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源源活水來 各界普受益—CEPA對港紅利九年盤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9月04日 13時48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4日電(記者 張勇 蘇曉 王小旎)CEPA是《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英文簡稱。九年前,這項安排甫誕生時,香港市民對它尚一無所知;而今天,CEPA這兩個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字節,在1100多平方公里的香港土地上,已成為家喻戶曉、親切討喜的詞彙。

    “穩定經濟、刺激復蘇”“創造就業、提高薪資”“為企業打開大門,為香港經濟注入活水”“成果有目共睹”……這是香港輿論對CEPA的普遍感受。CEPA及其附件的簽署與實施,不僅為香港提供了龐大的市場和商機,促進香港製造業和服務業多元化發展,提高了香港經濟在全球的競爭力,而且讓香港工商界特別是中小企業、廣大市民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雪中送炭 力“挺”香港經濟走出陰霾

    時過多年,許多香港市民仍然對本世紀初香港遭遇的“經濟寒冬”心有餘悸。當時,亞洲金融風暴了猶未了,香港又接連遭逢“9·11”事件引發的全球經濟不景氣、SARS疫情爆發等問題,經濟風雨飄搖。

    為擺脫困境、重振經濟,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向中央政府提出了內地與香港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建議。中央政府對此非常重視支持。2002年1月25日,相關磋商在北京正式啟動。國家領導人自始至終關注磋商進展,多次聽取有關部門的工作彙報。

    據參與磋商的商務部有關人士介紹,國務院有關部門以及香港有關方面為此做了大量細緻的前期準備工作,組織人員在內地、香港進行考察和調研,廣泛了解有關業界的具體情況,並徵求有關商界意見。即使是在SARS疫情爆發期間,有關的交流和磋商也沒有中斷。

    在各方面的辛勤努力下,CEPA從啟動磋商到完成簽署僅用時1年半,其速度之快出乎很多業界人士的意料。

    2003年6月29日,在香港回歸祖國6週年之際,涉及內地與香港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貿易投資便利化等多個方面的CEPA終於完成簽署。

    作為中央政府“力挺”香港的重要舉措,CEPA危難時刻顯身手,有效減少和消除了香港與內地經貿交流中的體制性障礙,加速了相互間資本、貨物、人員等要素的自由流動,使香港經濟得以從金融危機、SARS疫情等打擊中逆風飛飏,成為促進香港經濟復蘇的重要催化劑。

    數據顯示,在2004至2011年的8年間,香港本地生産總值年均實質增長5%,大幅高於同期整體發達經濟體約1.6%的年均實質增長率。CEPA也因而被港人譽為“香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9年前,CEPA穩定了當時飽受衝擊的香港經濟,為香港經濟穩定復蘇奠定了堅實基礎。”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説,“今天,全球經濟前景不明,香港與內地的發展也將面對不少挑戰,CEPA將繼續發揮促進兩地經濟共榮、提升兩地企業競爭力,以共同應對全球經濟波動的重任。”

    開放市場 為“香港製造”提供廣闊舞臺

    北京王府井東方新天地商場裏,有一家頗具特色的靚麗小店,墻面繪製著由香港設計師創作的可愛娃娃圖案,櫥窗上展示著各式各樣商品,從珠寶鐘錶、時尚服飾到家電用品、文具禮品,百分之百為“香港設計”、香港原創。這就是由香港貿易發展局設立的“香港·設計廊”,是香港優質商品在內地的重要展示窗口。

    “香港·設計廊”只是一個“窗口”。簽署實施近9年來,CEPA最直接的一個效應,便是為香港商品進入內地市場打開“大門”,讓“香港製造”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

    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標準,內地與香港在貨物貿易領域已經全面實現了自由化,即內地自2006年1月1日起對原産于香港的産品全部實行零關稅。中國海關的統計顯示,自2004年至2012年7月31日,內地累計進口內地與香港CEPA項下貨物53.7億美元,關稅優惠30.3億元人民幣。其中,2012年1至7月,內地進口香港CEPA貨物7289票,受惠貨值6.7億美元,關稅優惠3.3億元人民幣,受惠貨值和關稅優惠金額同比分別增長8.5%和3.8%;2012年1至7月受惠進口貨值已接近2009年全年受惠進口貨值,是2004年全年的5倍多。

    目前兩地已商定的CEPA原産地規則,已從最初的273項産品增至1739項。截至今年7月31日,累計批出超過85000份CEPA原産地證書,貨品的出口總值超過429億港元。

    CEPA實施以來,共有化工、塑料、紡織、食品等15個大類港産貨物先後以零關稅方式進口,其中制藥業成為最大的受惠行業。截至2012年7月31日,內地累計進口CEPA項下港産各類藥品17.8億美元,佔香港累計受惠進口貨值的33.2%。

    借助CEPA,大量香港品牌涌入內地市場並成長為“既叫好又叫座”的知名品牌,包括服飾品牌佐丹奴、鱷魚恤、BOSSINI、AZONA,鞋類品牌百麗、奧卡索、天美意,珠寶品牌周大福、謝瑞麟、鎮金店、周生生,食品品牌灣仔碼頭,傢具類品牌皇朝家俬、紅蘋果等。

    “CEPA有力提升了香港産品在內地市場的競爭力,也凸顯了香港産品的集體形象優勢。”從事鐘錶業的香港中小型企業總商會名譽會長劉健華在接受本社記者採訪時説。

    優先準入 服務貿易自由化闊步前進

    今年6月29日,在CEPA誕生九週年的喜慶日子裏,CEPA補充協議九在香港簽署,這是內地獻給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又一份“生日賀禮”。香港輿論指出:在紀念香港回歸祖國15週年的重要時刻,此舉“再一次顯示國家對香港經濟發展的大力支持,充分體現了兩地積極推動基本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決心”。

    這份新鮮出爐的補充協議聚焦服務貿易自由化,共推出43項服務貿易開放和便利貿易投資的措施,在開放廣度和深度上均有重要突破,在部分領域甚至提前基本實現了服務貿易的自由化。

    “香港的經濟結構中,服務業比重佔90%以上。”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助理總研究主任方舟説,“9年來,CEPA按照每年簽署一份補充協議的進度,年年出新,讓CEPA這個宏偉的框架日漸骨肉豐滿,形成了對香港較為系統的開放體系,對香港的專業服務業發展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促進作用。”

    目前,內地在服務貿易領域對香港開放領域達到48個,優惠措施累計338項,按照世貿組織服務貿易分類標準,CEPA對香港服務貿易的開放部門已經達到了149個,佔世貿組織分類的160個服務貿易部門總量的93.1%,完全達到了世貿組織關於自由貿易協議應涵蓋眾多服務貿易部門的要求。

    曾俊華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介紹説,截至今年7月底,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已簽發超過2500張《香港服務提供者證明書》予1400多家香港企業。就已申請的《香港服務提供者證明書》計算,當中最受歡迎的行業包括運輸物流、分銷、航空運輸、人員提供與安排和廣告等。他表示,這讓香港有機會充分發揮“橋頭堡”作用,將高素質的服務帶入內地,配合內地加快與國際接軌的步伐。

    相比其他世貿組織成員,香港服務業進入內地的時間大大提前,領域、地域範圍有較大拓展,準入門檻大大降低,許多領域已享受“國民待遇”,促進了香港服務業的大發展。

    據了解,目前香港專業服務業11個大行業中,已有6個在內地的經營收入超過在香港的收入。金融服務業方面,香港銀行受惠于CEPA創造的良好政策環境,以早于並優於其他外資銀行的條件在內地開業及經營,在內地設立的分行和支行數由2003年底的46家增至目前的近330家,極大地擴展了發展空間。目前,香港共有133家銀行開辦人民幣業務,香港人民幣存款總額5577.1億元。

    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經濟研究處主管謝國梁説,港資銀行過去5年間在內地發展迅速,目前已有400多家港資銀行將自己的經營腹地拓展到內地。港資銀行在內地的盈利已佔整體盈利的近四成。

    CEPA有力推動了香港新興服務業的發展。醫療服務領域,迄今共有14家香港醫療機構企業申請按照CEPA優惠條件投資內地;香港近8萬名註冊醫療衛生專業人員獲得了到內地短期執業的資格。在建築領域,香港資深建築專業人士表示,目前香港很多建築設計所一半以上的收入來自內地。

    CEPA推動香港貿易和物流及相關行業加快進入內地,使貿易及物流及相關行業成為利用CEPA優惠措施到內地投資最多的行業,佔香港已簽發服務提供者證明書總數的一半以上。

    商務部負責人指出,內地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的自由化,有利於加快兩地經濟要素的自由流動和緊密結合,引導香港高度國際化的優勢服務業加快進入內地,與內地的製造業優勢相結合,進一步實現內地與香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雨露均沾 各行各業普遍受益

    2012年暑期,一部充滿了港式溫情的動畫電影《麥兜噹噹伴我心》深深打動了內地觀眾的心,取得票房佳績。

    香港影視業風光一時,被譽為“東方好萊塢”,但前些年卻陷入低谷。為此,在CEPA的相關規定中,有許多促進香港電影業發展的條款,包括港片在內地享受“國民待遇”,可從內地融資,香港資本可以控股內地影院等。借助這些利好,香港電影業重造輝煌。

    2003年,港産合拍片的內地票房還僅有2億元人民幣,2004年即提高到5.2億元,此後每年迅增,2007年達到驚人的15億元。目前,港産合拍片已佔據內地電影市場的大半份額。2011年在內地18部票房過億的國産影片中,有10部是內地與香港的合拍片,《臥虎藏龍》《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十月圍城》《葉問》等影片一再創造內地票房“神話”。

    CEPA明顯提升了香港整體競爭力,有力改善了香港的投資軟環境,不僅刺激了香港本地製造業的投資,也使外來投資紛至沓來。如2008年在香港開設或擴充業務的257家外資公司中,約有1/4表示,CEPA是促使他們來香港投資的重要原因之一。

    CEPA有關鼓勵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措施,推動香港交易所的股本資金集資總額和總市值屢創新高。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有700家,佔香港上市公司的46.1%,總市值約10.6萬億港元,佔香港股票市場總市值的57.6%和總成交金額的70.1%。

    依據CEPA,內地自2004年8月簡化了內地企業赴港開業的申請手續。來自香港方面的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已有約4700家內地企業獲准赴港投資,投資額超過932億美元。來自商務部的統計顯示,內地對外直接投資當中,有65%是投放到香港,或是通過香港到世界各地。

    對香港中小企業和廣大草根階層而言,CEPA帶來的紅利“看得見、摸得著”。意味著增加新的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根據CEPA的相關規定,香港的中小企業及香港居民可以以個體工商戶的形式在內地經營零售業、餐飲業、進出口等業務。商務部的最新統計顯示,在內地註冊的香港個體工商戶已有4452戶,從業人員12299人,資金數額3.71億元。

    在CEPA下推出的個人遊計劃更給香港市民、各行各業帶來龐大的“家門口的商機”。截至2012年6月,內地旅客以個人遊方式到香港旅遊超過8883萬人次。據特區政府估算,從2004年至2009年,個人遊旅客給香港帶來的消費累計近850億元;創造的就業職位由2004年的1.9萬個增至2009年的5萬個。

    方舟指出,旅遊業是香港四大支柱産業之一,個人遊旅客數字連年上升,帶動了香港各行各業的發展,更有效提高了中低端市場中消費性服務人口的工資水平。

    互利雙贏 共創內地與香港新榮景

    “CEPA猶如一泉活水,為香港注入人氣、注入信心、注入動力。”香港報紙的一篇評論文章如是説。

    與此同時,充分體現“一國”優勢和“兩制”特點的CEPA,使內地與香港之間的能源、貨物、資金、信息更加自由和便利地流動,對內地與香港經濟互動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為保證活水源源不斷,9年來,商務部、財政部、海關總署等中央政府有關部門,堅決貫徹執行中央政府保持香港繁榮穩定的指示,認真聽取香港特區政府、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積極想方設法,採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CEPA及其附件的落實工作,確保了CEPA的實施和深化。

    以商務部為例,9年間累計完成150多項法規規章的修訂工作;與香港建立了聯合指導委員會以加強政府間的溝通和合作機制;加強了對內地地方主管官員的培訓;通過內地和香港的新聞媒體對CEPA進行宣傳,為企業組織宣講和提供諮詢;充分發揮13個落實CEPA示範城市(區)示範和帶動作用,為內地與香港業界的合作搭建平臺;與香港特區政府有關部門每年召開1至2次落實CEPA專題高官會,專門處理CEPA執行中的問題。

    9年來,內地海關也積極組織落實受惠貨物原産地規則制定、標準磋商、通關管理等各項工作,為香港CEPA貨物貿易提供優質高效的通關服務與良好的貿易環境,主要措施包括“制訂寬嚴適度的原産地標準”“開發科學高效的CEPA原産地證書電子聯網核查系統”“深化通關改革,實現CEPA貨物通關便利化”等,確保CEPA有序運作。

    展望未來,香港的發展已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相連。進一步推動CEPA的完善和落實,發揮香港長期以來形成的獨特優勢,發揮香港在內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香港的需要,也是國家的需要。

    新華社記者近期從商務部等部門了解到,今後一段時間,國務院有關部門將與香港特區政府相關部門積極開展有關工作,加大CEPA落實的力度,使CEPA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在廣度上繼續擴大對香港的開放,在深度上增加開放的內容,不斷推進兩地服務貿易的基本自由化。

    商務部負責人説,香港已是內地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地區,已經有了很好的開放基礎,我們完全有信心到“十二五”末期,通過CEPA,基本實現內地與香港服務貿易的自由化,為香港和內地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活力。(參與采寫記者:劉暢、林建楊、高路、王攀、張雅詩)

 
 
 相關鏈結
· 2012年7月1日起CEPA項下部分貨物實施零關稅
· 內地與澳門CEPA補充協議九簽署 2013年正式實施
· CEPA補充協議九推出43項服務貿易開放等措施
· 劉延東29日在香港出席CEPA補充協議九簽署儀式
· CEPA實施9年多來為內地與香港帶來強大經濟動力
· 海關總署:2011年1月至7月港澳CEPA受惠貨物大增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