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是一片絢麗的紅。
紅得發亮的礦砂堆場,高聳的紅色橋吊,滑行的紅色門機,紅色吊車,紅色傳送皮帶……9月8日,延著雙線八車道的曹妃甸通島公路,記者走進曹妃甸一期港砂石碼頭——
巴拿馬籍18萬噸礦砂船“新深海”號和“首榮和諧”號正靠泊在岸,6台如巨人般的橋式卸船機緊張地忙碌著,巨大的“抓鬥”輕鬆地把船上的礦砂抓起,放在每小時運量達7500噸的皮帶上,傳送至6公里之外的“首鋼京唐鋼鐵”廠區。
除了船和機械,這裡幾乎看不見人。
10年,從一個僅足球場大的“小沙島”化身為一個世界級的億噸大港;10年,投入開發資金3000多億元,通路、通水、通電、通氣,世界500強紛紛入駐……曹妃甸,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發展最快的港口之一。
孫中山先生曾在《建國方略》中形容曹妃甸為世界“最深不凍良港”,並預言可建成“使之與紐約等大”的“北方大港”。
而今,中山先生的預言正變成現實。
紅色沃土:曹妃甸的“中國速度”
9月7日晚,從北京驅車220公里來到河北曹妃甸。渤海灣猛烈的暴雨讓車上的雨刷開到最快頻率都有些不夠用。但70公里海岸線的整齊燈光提醒著我們,我們已經來到了擁有“世界最深不凍港”美譽的曹妃甸。
1992年,曹妃甸開始進行建港的可行性研究和論證;2012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專題研究部署加快推進曹妃甸新區開發建設問題。
10年,無數建設者櫛風沐雨。
“這是速度,當代中國的速度。”唐山曹妃甸實業港務總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王鐘敏深有感觸,有過40餘年港口從業經歷的他説:“到過許多世界著名港口,在這裡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發展太快了,變化太大了!”
這是一片充滿生機的紅色沃土,只有“變”是這裡唯一不變的主題——路在變寬、樓在變高、港在變大。甚至連區域名稱都在不停地更新,我們要拿到曹妃甸一個地區10年的統計數字都變得很難,因為,在經濟發展的要求下,區劃在調整、名稱在調整、統計口徑也在調整……
河北省委書記張慶黎要求,曹妃甸要乘勢而上、加速崛起,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高地和龍頭。
綠色模式:高起點的“科學發展”
9月8日,聽説光明日報記者來採訪,唐山市委副書記、曹妃甸區委書記陳學軍從繁忙的事務中脫身出來。他説,中午就要會見五方來賓,國電集團、台灣客人……每天要談兩到三個項目,有時,飯桌也成了談判桌。
陳學軍告訴記者:“作為一個後發新區,曹妃甸不只要發展,更要高水平的發展;不只要發展得快,還要發展得好;發展不只要讓我們這一代人滿意,還要讓子孫後代滿意。”
科學發展,説易行難。
“進入曹妃甸新區的項目,都必須經過層層篩選。與循環經濟産業鏈相抵觸的項目不要;高排放、高污染的項目不要;工業項目投資強度低於200萬元∕畝的不要。”曹妃甸區委常委、宣傳部長佟秀媛説:“這‘三個不要’成全了曹妃甸以精品鋼鐵基地、石化基地、海水淡化基地和海水冷卻火力發電為龍頭的四大循環經濟産業鏈條。”
把從區委書記到一線職工的生動介紹匯總起來,我們眼前的曹妃甸變成了一條“綠”得完美的循環經濟産業鏈:以華潤電力為龍頭,電廠生産的電能、外排的低溫廢氣和直流冷卻後的溫海水,可以直接用於膜法、熱法海水淡化生産,海水淡化後産生的濃鹽水被輸送到三友化工制鹼用。三友化工制鹼産生的白泥,又能夠取代華潤電力脫硫時使用的石灰石粉。脫硫後生成的物質,又成為唐山市紅星海聯物資有限公司製作石膏的原料……
綠色港口、綠色産業、綠色城市——曾被胡錦濤總書記譽為黃金寶地、被溫家寶總理譽為環渤海地區耀眼明珠的曹妃甸正在開啟環渤海新興增長區域的綠色畫卷。
藍色暢想:渤海灣的“世界大港”
曹妃甸人不會忘記,胡錦濤總書記在這裡視察時曾提出:“曹妃甸是一張白紙,要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新就新在科學發展,美就美在科學發展。”
今天,曹妃甸,這個距韓國仁川港400海裏,距日本長崎680海裏的中國北方大港正在由集疏大港向綜合貿易大港轉變。
據介紹,目前曹妃甸正在規劃建設260多個港口泊位,全部建成後,年吞吐量將超過5億噸。
5億噸,什麼概念?2011年的世界大港排名,貨物吞吐量前五名分別是上海港7.2億噸,寧波-舟山港6.7億噸、新加坡港6.1億噸、廣州港4.5億噸、天津港4.4億噸。
這意味著吞吐量超過5億噸的曹妃甸港將躋身世界大港前五名。
在曹妃甸港碼頭上,我們遠望藍色大海,呼嘯的海風振動著我們的耳膜,王鐘敏的感慨也振動著我們的耳膜:“沒有科學發展奠定的國家實力與時代機遇,曹妃甸不會有今天;堅持科學發展,明天的曹妃甸才能在海風巨浪中巍然前進!”(記者 董山峰 耿建擴 馮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