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2日電(新華社記者 杜宇)這是一組令人欣喜的數據:自2006年至2011年年底,全國累計開工改造各類棚戶區超過1000萬戶。2012年,全國還將改造各類棚戶區超過300萬戶。
作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充分尊重群眾意願,越來越多的住房困難群眾實現“住有所居”的願望。
一項公共職責: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這是一道關於資金投向的選擇題。一邊是建於上世紀60年代,墻體開裂、墻皮脫落、管線老化,已列入危房改造規劃的辦公樓,一邊是全省規模最大的南市區棚戶區改造。
黑龍江雙鴨山市委、市政府的答案是:停建已規劃設計好的黨政辦公中心大樓,將政府有限資金用於棚戶區改造。
近年來,對於棚戶區改造,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無論是財政投入、建設用地還是稅費和信貸政策等,都給予有力的政策支持。
據住房城鄉建設部介紹,2007年至2011年間,中央政府共安排補助資金730億元。截至7月,中央財政已累計下達2012年城市棚戶區改造專項補助資金277億元。
地方政府通過採取財政補助、銀行貸款、市場開發、群眾自籌等辦法多渠道籌集資金。如吉林省近年來通過財政直接投入、政策性減免等方式已投入資金330余億元。
為了確保棚戶區改造順利推進,今年,安徽省按照各地年度城市棚戶區計劃改造面積的四分之一,對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的市、縣(區)給予用地指標獎勵。
在棚戶區改造過程中,各地還創新措施辦法,化解不利因素。受氣候條件制約,黑龍江省一年中有效施工期僅半年左右。為如期建成棚改回遷房,省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對每個月的工程進度都做出不同要求。
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棚戶區改造是政府義不容辭的公共職責,今後,中央政府將以各項規劃為指引,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
一條鐵的原則:充分尊重群眾意願
群眾意願是否得到充分尊重,是關係棚戶區改造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因素。
住房城鄉建設部明確要求,城市和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項目的確定和安置補償方案的制訂,要充分尊重群眾意願,採取多種方式徵詢群眾意見,在得到絕大多數群眾支持的基礎上組織實施,做到公開、公平、公正。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不少地方拆遷評估機構由居民投票選定,評估結果、補償標準、安置房源全部向群眾公示。還有的地方在報紙上開闢專版,網站辦專題、走進電臺與群眾連線、走進電視直播間與群眾對話,保證讓群眾廣泛知曉有關棚戶區改造的政策措施。
山東臨沂市國棉八廠棚戶區項目改造過程中,成立了由5名住戶代表組成的徵收改造小組,全過程參與動遷工作,並負責監督工程的施工進度和質量。
“要錢還是要房、要什麼地方的房,由居民自行選擇。在棚戶區改造過程中,要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説。
一個堅定目標:確保居民得到實惠
黑龍江省通北林區前進林場75歲的退休職工程玉新,在20平方米的草泥房裏住了40多年,沒想到能在晚年喜遷磚木結構、塑鋼門窗的新房。
他告訴記者:“過去祖孫三代9口人擠在一間屋裏,夏天熱得嘩嘩淌汗,冬天又冷得像冰窖,大白菜都凍成冰坨子了。”
各地在具體實踐中,不僅努力做到讓棚戶區居民住得好,還想方設法解決他們的就業等問題。
西安樂居場棚改項目,由於居民大多數都是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農轉居過來的,一般都是住房面積大、家中無工作的人多,針對這一特點,在搬遷時西安市除正常的獎勵政策外,允許居民用住宅按一定比例兌換營業用房,以解決其生計。
由於棚戶區居民多屬低收入群體,為了解決物業管理問題,吉林通化市二道江區探索業主自助制度,鼓勵有一定勞動能力的特困戶業主“以工代費”,推行門棟自治,以門棟為單位選舉業主代表,實行公有設施設備使用、維修責任分擔的物業管理模式。
事實證明,棚戶區改造得到了群眾的真心擁護,雙鴨山市群眾用這樣的順口溜表達心中的喜悅:“城市社區喜洋洋,扒了窩棚蓋樓房,住上新房心裏亮,喬遷新居感謝黨”。
據調查,截至目前我國仍有超過1200萬戶城鎮低收入和少量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居住在棚戶區中。幫助這些居民較快地解決住房困難,是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人們期待著,越來越多的棚戶區居民早日實現“住有所居”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