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記奮戰在滇黔地震災區的共産黨員和基層黨組織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9月14日 07時10分   來源:新華社

驅散地震陰霾的希望之光
──記奮戰在滇黔地震災區的共産黨員和基層黨組織

    新華社雲南彝良9月13日電(新華社記者) 巍巍烏蒙山,滔滔洛澤河。

    這裡山高谷深,地勢險峻;這裡有革命先輩奮鬥的足跡;這裡人民勤勞質樸,堅韌頑強。

    9月7日,雲南省彝良縣與貴州省威寧縣交界的群山峽谷間,連續兩次5級以上震群型地震重創山河。

    災難面前,廣大共産黨員迎難而上,衝鋒在前,把生的希望留給群眾,把危險留給自己。各級黨組織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搶險救援,攻堅克難,鼓舞士氣,凝聚起災區人民眾志成城抗擊自然災害的力量。

    烏蒙山下,洛澤河畔,黨徽閃耀,黨旗飄揚,如同燦爛的陽光,穿雲破霧,驅散地震陰霾,讓希望重回大地。

    關鍵時刻,共産黨員站出來;災害第一現場,黨員率先馳援;災情最重的地方,黨員衝鋒在前

    “5.7級地震!” “5.6級地震!”一小時內,兩次地震襲擊滇黔交界處的烏蒙山區,地動山搖,亂石滾落。

    死亡81人、受傷821人,受災74萬多人。瞬間,生命消逝,家園破碎。

    哪有災情,哪就有共産黨員奮戰的身影。危急關頭,雲南省昭通市3萬多名黨員幹部和貴州威寧縣的6000多名黨員幹部,身先士卒抗震救災,奮不顧身挺進災難現場,同災區群眾一道,積極開展救援,與時間賽跑,為生命接力。

    地震發生時,洛澤河鎮副鎮長周貴忠正在醫院輸液。在意識到發生了地震的瞬間,他立即拔掉針頭,奔回鎮政府,迅速組織了一支黨員抗震先鋒隊,奔赴災情嚴重的洛澤河村。臨行前,突擊隊員們在一張紙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去向,留在了辦公室,備家人查詢。已經佈滿泥土滾石的道路,一面是滑坡不斷的峭壁,一面是湍急的洛澤河,他們不顧余震頻仍的危險,一路奔跑著向災區疾行。隊員們互相鼓勁,一刻不歇地跑完10公里的險途,到達災區現場。此時的水泥廠,許多房屋被山上滾落的巨石砸塌,到處是哭聲、喊聲。隊員們顧不上喘口氣,便投入到救援工作中,搜尋傷員,將群眾轉移到空曠地帶……

    記者見到周貴忠時,發現他臉色黝黑,嗓音嘶啞,身上的衣服已辨不出顏色。他和隊員們已在災區連續奮戰了100多個小時,累了,靠墻休息會兒;渴了餓了,喝口礦泉水,吃點乾糧。

    在地震災區,哪有綠色迷彩服,哪就有生命的希望。在參加抗震救災的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消防民警等各路大軍中,共産黨員時時處處當先鋒、打頭陣,激勵和帶領著戰士們不畏艱險、連續奮戰。

    “老婆,照顧好自己,我是軍人,是共産黨員,我必須上前線。”武警彝良縣中隊黨支部副書記楊建平正在探親休假照顧懷孕的妻子,得知彝良洛澤河鎮是重災區後,他主動請戰。行前留給妻子這樣一句話。在救援現場車輛無法通行時,楊建平和官兵用肩扛、用手提,冒險護送緊急醫療物資和醫護人員、重傷員向臨時安置點轉移。

    穿行在災區採訪,記者時時被感動著。“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危急時候,共産黨員的先進性,化作一個個基層黨員奮戰在抗震救災前線的實際行動,銘記於人民群眾心中。

    貴州省威寧縣黑土河鄉海嘎村的75歲老人祿得秀在地震中被掉下的瓦片砸中頭和手。下午6時,挨家挨戶查看的村支部書記何偉看見處於半昏迷狀態的祿得秀,趕緊將她背上汽車送到醫院,並一直陪護到次日淩晨3點,直到醫生告知傷情已無大礙才離開。“老百姓有難,還得靠黨和政府。”祿得秀感激地説。

    洛澤河村65歲的黨總支書記栗高禹自家房屋倒塌後,顧不上救小家,迅速組織黨員幹部轉移和安置被困群眾,連續兩天兩夜沒回家看一眼家人、道一句平安。

    老黨員、彝良一中政教主任季興毅,在地震來襲時及時組織學生有序撤離,直到學生全部安全轉移後才最後撤離。地震中,教學樓受損,但全校5000余師生無一傷亡。

    雲南武警消防曲靖支隊副支隊長劉關能徒步帶領突擊隊員搜索30余公里,因血壓居高不下而雙唇發白、雙手發抖,卻仍然不下火線。

    ……

    “地震剛開始,我們很恐慌,但後來許多黨員都來關心我們,我們就都安心了。”地震第二天,在地震重災區洛澤河鎮,劉加和很淡定。像往常一樣,她仍在街邊擺起了水果蔬菜攤。

    民生所繫,黨徽亮出來。烏蒙山再高,高不過群眾利益;洛澤河水急,急不過人民需要

    11日,記者在彝良抗震救災指揮部見到老熟人——昭通市委組織部新聞和網絡中心主任張琴時,差點沒認出她來。地震當日,她便和全市300多名組工幹部一起,冒著余震從昭通市趕到了災情最重的彝良縣。連日在災區奔忙,她盡顯疲態,但眼神仍如過去清澈堅毅。醒目處,還有她胸前佩戴的黨徽,晶瑩閃亮。“有困難,找黨員。”她説,地震發生後,昭通市委組織部專門號召全市黨員把黨徽亮出來,讓老百姓都能清楚地辨識出黨員身份,有需要解決的困難問題,都能找到黨員求助。

    連日來,在地震偏遠災區、受災群眾安置點、物資發放點、醫療救治點等地,佩戴著黨徽的共産黨員奔走忙碌。受災群眾説,看見黨徽閃耀,心裏就有了底。

    彝良縣人民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王大剛有24年黨齡,胸前並列佩戴著黨徽和工作牌。地震後,王大剛主要負責傷員的臨時救治、留院觀察以及重症傷者的排查,經手的傷員到目前已逾80名,常常忙得幾頓飯並成一頓吃。“大災面前,正是黨員經受考驗的時候,老百姓都看著黨員,再苦再累也應該!”他説。

    在貴州省威寧縣受災鄉鎮,由當地黨員自發組成的多支“群眾黨員背篼服務隊”十分搶眼。這些隊伍穿行在每個需要物資救助且交通不便的村組當中,為受災群眾運送生活物資。雲貴鄉檢角村村民陳科軍説:“沒想到我們這麼偏的地方,黨員都能及時給我們送來吃的用的,太感謝了。”

    坐落在彝良縣城一塊高地上的彝良示範小學是當地最好的小學,在地震中沒有受損。自7日地震發生後,這裡成為縣城附近許多受災群眾的安置點。學校後勤主任、51歲的老黨員賀聲彥這些日子就沒有好好休息過,眼睛裏佈滿了血絲。他告訴記者,地震當日恰好學生放假,學校全天進行教師集中培訓。震後不久,越來越多的受災群眾向學校湧來。

    地震當晚,學校一下擠進了6000多名群眾,其中不少是老人、婦女和兒童。學校全體老師緊急行動起來,成為義務服務員,全力疏導安排避難群眾。校長尚定平對賀聲彥説:“要確保把受災群眾安置好,不能有閃失。”整個晚上,老賀與另外幾位黨員老師未曾合眼,始終在維持秩序,保障受災群眾的生活急需。

    8日,抗震救災指揮部確定示範小學為救災安置點,救災帳篷也運到了,整個安置點有2000多名受災較重的群眾留了下來。老賀更忙了。“這些天,受災群眾走了一撥,又來一撥。每天都需要挨個兒詢問重新登記,工作量極大,但這是確保受災群眾安置、發放救災物資不落下一個群眾的基礎數據,難度再大也得做!”

    老賀告訴記者,地震發生後,黨員老師幾乎把全部時間都放在了照顧受災群眾上,自己的家事根本管不了。由於太勞累,許多老師都感冒了,但稍微吃點藥應付一下,就又繼續忙上了。“教書育人,重在為人師表。黨員老師,更要做表率。”

    13日,彝良地震抗震救災已進入第7天,記者在示範小學看到,全校88名老師中仍有84名老師堅守在學校安置點忙碌著。

    攻堅克難,黨旗矗起來。一個個“帳篷黨支部”,就是一個個抗震救災第一線堅強的戰鬥堡壘;一面面迎風飄揚的黨旗,引領著災區人民戰勝災難,重拾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彝良地震發生後,各級黨委組織部門積極行動起來,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凝聚人心,眾志成城,與災區人民一道,為奪取救援搶險、抗震救災的勝利不懈努力。

    中組部在地震第二天便向雲南省委組織部和貴州省委組織部發出通知,要求災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投入抗震救災工作。同時,從代中央管理的黨費中下撥300萬元,支持抗震救災和救助受災黨員群眾。

    雲南省委組織部與貴州省委組織部也下發通知,要求市縣黨組織發揮戰鬥堡壘作用,領導幹部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全力以赴抗震救災。

    地震當天,雲南昭通市委組織部與貴州畢節市委組織部提出,黨員幹部在群眾最需要的關鍵時刻站出來、衝上去,讓群眾在任何時候都能聽到黨組織的聲音,看到黨員和幹部的身影,感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

    在重災區彝良縣洛澤河鎮洛澤河村,共産黨員、麻窩電站廠長鄧正斌在地震發生後,大聲向鄉親們報警,並叫上同為黨員的兒子鄧晶、女兒鄧倩,在村裏四處救人。救人告一段落,他就將家裏常備的黨旗取出,插在家門口。回憶起這一幕,村民梁祥春説:“看到了黨旗,心就不慌了。”

    羅炳輝將軍是雲南彝良人民的驕傲;羅炳輝將軍廣場是彝良人民的精神高地。

    現在,這裡是當地主要的受災群眾安置點。最多時有近3000人。大河邊社區黨總支書記許定會告訴記者,地震後,到羅炳輝將軍廣場安置點的受災群眾越來越多。社區黨員主動到安置點為受災群眾服務。9月9日,社區黨總支在羅炳輝將軍廣場安置點的一頂帳篷內,成立了臨時黨支部。

    “叔叔,腰還疼不?要不要再檢查一下?”“大姐,馬上要開飯了,準備吃飯吧。”“小兄弟,水果一定要洗乾淨再吃啊。”13日下午,記者在這裡看到,黨員劉洪盛正一個帳篷、一個帳篷走訪安置點的群眾,了解他們的需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劉洪盛是彝良縣小草壩鄉的黨員,他的家鄉在這次地震中受災較輕。10日晚上,劉洪盛在電視上看到羅炳輝將軍廣場成立了“帳篷黨支部”,當即乘車趕到這裡,加入到為群眾服務的行列中。

    據許定會介紹,成立這個“帳篷黨支部”以來,已有上百名其他地方的黨員加入進來。

    據了解,目前彝良縣正積極開展“黨員找組織、組織尋黨員”行動,在縣城5個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成立了“帳篷黨支部”,下設98個黨員責任區,每個責任區都有1名黨員直接聯絡和服務受災群眾。

    這是一面面挺立於地震災區,永不褪色的鮮艷黨旗:

    解放軍、武警、消防等各方人員迅速成立黨員突擊隊,奔赴一線,搜救、轉移、安置,鋼鐵一般的毅力築起堅強堡壘;

    暴雨如注,余震、泥石流不斷,洪水泥沙淹沒道路,通訊時斷時續,雲南邊防總隊醫療救援隊黨員突擊隊,穿梭在去洛澤河重災區的路上,鮮紅的隊旗迎風獵獵;

    貴州威寧縣在第一時間派出13支“黨員工作隊”奔赴災區最前線,雲南彝良縣緊急組建132支“抗震救災共産黨員先鋒隊”前往鄉鎮、村組幫助抗震救災、組織村民自救。

    黨員幹部們的模範行為深深地感動和感染著災區群眾,超過1300名社會各界人士主動加入抗震救災志願者隊伍。

    烏蒙山無需悲傷,洛澤河不必嗚咽。

    滇黔地震災區,黨旗隨風飄揚,堡壘堅固屹立,各級黨組織始終站在抗震救災的最前列,充分發揮中流砥柱作用,點亮了災區人民抗擊自然災害,無懼艱難困苦,共建美好未來的希望。(記者儲學軍、王長山、王麗、徐儼儼、趙大春、李懷岩、閆起磊、周洪鵬)

 
 
 相關鏈結
· 雲南彝良大寨小學板房教室復課
· 武警交通部隊官兵晝夜奮戰確保彝良救災通道通暢
· 武警官兵深入彝良少數民族村寨運送物資巡診治病
· 彝良地震災區雨後清淤
· 彝良地震災區消殺防疫情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