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建設中國特色公立醫院制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9月24日 07時21分   來源:光明日報

    伴隨著新中國的成長,我國公立醫院體系走過了60餘年的發展歷程。事實證明:歷史和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選擇了以公立醫院制度為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中國共産黨本著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的質樸情懷,不回避矛盾,不畏懼困難,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推動我國公立醫院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在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培養醫學合格人才、引領醫學科學發展方面發揮了主體作用。”近日,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接受專訪,詳盡闡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公立醫院制度的內涵、意義、目標和規劃。

    公立醫院改革要把握住什麼

    記者:公立醫院制度在我國醫療服務體系中佔有著怎樣的位置?

    馬曉偉:我國醫療服務體系採取堅持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共同發展的辦醫原則,這是由我國國情所決定的。

    第一,公立醫院制度體現了黨和政府對人民的責任。黨和政府始終把保障人民健康權利作為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方面,公立醫院是政府建立的保障群眾基本醫療服務需求的機構,是黨和政府保護人民健康權益的直接體現。

    第二,公立醫院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規律。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是人多,病多,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還不高,這就要求中國特色的醫療衛生制度要以社會可接受的成本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衛生事業的發展歷史和國際經驗都充分證明,公立醫院制度通過建立覆蓋城鄉的醫療服務網絡,將不同層級、不同專業特長的醫院統一管理,保證了機構間的協作和醫療服務的連續性,有利於醫療服務體系整體績效的提高。

    第三,公立醫院在醫學人才培養和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緊急救治中承擔著重要作用。我國公立醫院承擔著為13億人民培養醫生的重任。

    記者:為什麼説公立醫院改革處於“機遇大於挑戰”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要重點把握住什麼?

    馬曉偉: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3年多來,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逐步健全。我們依靠政府的力量,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公立醫院改革發展面臨戰略機遇期。

    在這一關鍵時期推動改革,要特別注重醫療服務體系與醫療保障體系的有效銜接和協同發展。醫療保障對醫療服務的支付,是兩大體系的銜接點;改革醫保支付方式,是促進兩大體系協同發展的關鍵。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可以轉變醫療行為的激勵導向,變藥品、耗材、檢查等收入為醫療服務提供成本,促進醫院和醫生自覺調整結構,科學診治,控制費用。與此同時,支付方式改革還對公立醫院改革産生三方面影響,即推動分級診療格局的形成;提高醫院內部管理水平;完善激勵機制,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我們希望以支付方式改革為引領,促進公立醫院實現“三個轉變”,即轉變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型轉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管理模式,從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轉向精細的信息化管理;轉變投資方向,公立醫院支出從投資醫院發展建設轉向擴大分配、提高醫務人員收入水平。在“三個轉變”的基礎上,再實現“三個提高”,即提高效率,通過資源縱向流動提升服務體系整體績效;提高質量,以臨床路徑管理為抓手加強醫療質量管理;提高待遇,通過改善醫務人員生活待遇切實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三級醫療服務體系如何架構

    記者:要想做好公立醫院改革的制度設計,就需要完善覆蓋城鄉的三級醫療服務體系。對此,衛生部門有何設想?

    馬曉偉:下一步完善三級醫療服務體系的重點是提升能力、提高效率、鼓勵發展,以實現居民半小時之內到達一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4小時之內轉診到一所二級以上醫院的目標,使群眾能夠公平可及地享受基本醫療服務。

    一是要建立健全三級醫療服務體系的基本構架。在國家層面,綜合考慮地理因素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劃分6—7個大區,在每個大區設立一定數量國家醫療中心,代表國家醫學前沿水平,並承擔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職責;在各省設立省級醫療中心,代表區域醫學先進水平,基本解決省內疑難重症患者的診療,並承擔一定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省內醫務人員在職教育工作;各地級市設立若干公立醫院;縣(市)公立醫院除承擔縣域居民常見病、多發病診療的醫療職責外,還對縣域醫務人員進行培訓和指導,並承擔部分公共衛生職責,達到縣域內就診率超過90%,實現“大病不出縣”。最終在全國範圍內,政府重點辦好100所左右的醫療中心、1000所左右省、地市級醫院和2000所左右縣(市)級醫院,使之成為醫療體系的骨幹。

    二是要建立醫療服務體系內部的分工協作機制。以公立醫院的技術力量帶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提升和共同發展,推動分級診療格局的形成。建立城市三級醫院與縣級醫院長期穩定的分工協作機制,對城鄉對口支援作制度性安排。在城市和農村分別以大型三級醫院和縣級醫院為龍頭,通過建立資源縱向整合的醫療聯合體、醫療集團,實行縣鄉一體化管理等,提升醫療服務體系的整體效率和服務水平。

    未來的公立醫院什麼樣

    記者:您一直認為,緩解群眾“看病難”、推動公立醫院機制創新,關鍵還是一個“人”的問題。如何調動醫務人員的參與積極性?

    馬曉偉: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公立醫院改革方面所作出的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激活醫院微觀運行機制,實行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內部分配製度,極大地調動了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在醫院內部完善分配機制的同時,作為政府,也要推動公立醫院機制創新,做好外部政策的支持,包括要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使醫院調動積極性具備經濟基礎;通過外部政策調整,保證積極性的調動以公益性為導向。

    記者:展望未來,在您心目中,我國未來的公立醫院制度具備哪些特點?

    馬曉偉: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疾病譜的變化等,也帶來了醫療服務需求的變化;醫療服務領域生産力的變化,催生著生産關係和上層建築的改變。從群眾醫療服務需求出發,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應當做到“四個結合”,即城鄉結合,城市醫院持續幫扶縣級醫院;上下結合,大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縣級醫院與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協作聯動;急慢結合,大型公立醫院在康復、慢病管理等方面讓出市場空間,發展延伸服務機構;防治結合,以醫院為平臺發展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在“四個結合”的基礎上,我想我國公立醫院改革發展應當實現“四化”,即服務整體化,形成上下聯動、急慢分治的服務格局;水平現代化,佔據我國醫學科學發展的制高點;管理企業化,充分學習和借鑒先進社會組織的管理經驗;模式集團化,實現體制創新和機制轉換,使醫療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記者 張蕾)

 
 
 相關鏈結
· 張茅:積極探索 勇於創新 不斷深化公立醫院改革
· 圖表:三部門要求試點縣級公立醫院藥品降價15%左右
· 三部門要求試點縣級公立醫院藥品降價15%左右
· 三部門聯合部署縣級公立醫院醫藥價格改革工作
· 2011年公立醫院次均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漲幅下降
· 超過2000家醫院推進公立醫院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