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必將更美好
——北京“百姓宣講團”成員寄語黨的十八大
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記者 趙仁偉)他們來自首都各行各業;他們以自己的親歷、親為、親聞的故事,見證了黨的十六大以來的社會變遷和生活變化;他們用樸實無華的話語,傳達著基層百姓對黨的深厚情誼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9月份以來,北京市委宣傳部、首都文明辦、北京市委講師團專門成立了迎接黨的十八大“黨在百姓心中”百姓宣講團,深入全市街道、鄉鎮、機關、學校、企事業等基層單位進行巡迴宣講。記者走近“百姓宣講團”成員,和他們分享難忘的人生體驗和對黨的十八大的期待。
毛眾,北京西城區天橋社區居民,也是天橋社區曲藝隊的文化志願者。9月份以來,毛眾和其他宣講團成員到基層單位進行了7場宣講活動,他以《天橋,我的愛》為題講述了社區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老天橋演藝區煥發生機的故事。
2011年10月底,政府正式啟動天橋演藝園區項目建設的消息,讓年過六旬的毛眾再次燃起了對搞曲藝文化活動的熱情:咱天橋地區新的文化春天來了!他和社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一拍即合,為了配合天橋演藝園區的建設,辦個社區曲藝隊,豐富小區居民的文化生活。儘管是純業餘、純草根,但百姓演、演百姓,社區曲藝隊很快搞得紅紅火火。
説起黨的十八大,性格豪爽的毛眾拉開了話匣子。“我和共和國是同齡人,對黨有著特殊的感情。”他説,現在社區文化活動這麼活躍,都是得益於黨的好政策,普通老百姓不愁吃喝了,開始有心思享受文化生活了。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我想黨的十八大在文化戰略上會有新的布署。”毛眾説,我們國家是文化大國,有優秀深厚的文化傳統需要發掘發揚,同時,我也希望國家更加重視對群眾文化設施的投入,讓普通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更加精彩。
提起黨組織,來自房山區城關街道東街村的宣講員田鳳玲也有一肚子心裏話。今年“7·21”特大暴雨中,田鳳玲一家15口人擠在孤島一樣的屋頂上,快要絕望的時候,手機響了,電話裏傳出村支部副書記劉振蓮的聲音:“老田,沒事吧。別著急,市裏、區裏都派人來了,大部隊都在村口呢,就是水太大,進不去,正找船呢。你們再堅持一會兒。”最終,經過連夜救援,她家15口人安全脫險,全村400多人也無一死亡。回憶起這一幕,田鳳玲感慨地説:“關鍵時刻,黨和政府才是我們的主心骨呀。”
眼下,田鳳玲全家都住在政府搭建的安置活動板房裏,儘管生活還相對比較艱苦,但她對未來一點不擔心。“鎮裏、村裏的幹部經常給我們打氣,新的住房上級政府已經在規劃了,現在的困難只是暫時的,以後的生活一定會更好的。我打心眼裏感謝黨,也相信黨的十八大的召開,能給老百姓帶來更多的福音。”
在宣講團成員中,有北京兒童醫院的醫生賈立群。他醫術高明,以至於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做B超時,都點名做“賈立群B超”;他醫德高尚,為了拒收紅包,他讓護士長把白大褂的兜口給縫死。從醫30多年的賈立群説:“看著這些排長隊的家長們,聽著孩子們讓人揪心的哭聲,我覺得作為一名兒科大夫,為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值得的;特別是作為一名共産黨員,這樣的堅守和付出也是應該的。”
賈立群最關心的還是老百姓看病難問題。他説,這幾年,政府醫改力度很大,比如病人掛號難問題已得到改善,我希望黨的十八大之後,醫改的力度能夠更大,特別是政府能出臺更多措施,提高縣、鄉等基層醫院的醫療水平,這樣全國各地的老百姓看病就不用再往大城市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