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高舉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偉大旗幟--寫在十八大前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1月01日 07時00分   來源:經濟日報

高舉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偉大旗幟
——寫在黨的十八大召開前夕
鍾經文

    以黨的十六大為起點,當代中國又走過了10年征程。

    這是高歌猛進的10年。從2002年至2011年,我國經濟總量增長1.5倍,世界排名從第六位躍升至第二位;人均GDP更是從1135美元猛增至5432美元,實現了不同尋常的大幅跨越。自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到2002年,我國人均GDP在原有基礎上突破1000美元,用了20多年時間,如今只用10年時間,就增加了4000多美元。

    這是極不平凡的10年。我們不僅克服了國內非典疫情和一系列重大自然災害的不利影響,而且有效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衝擊,以超過10%的年均增長速度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

    10年發展,舉世矚目。人們重新打量著中國,追詢著中國:是怎樣的探索和實踐促成了這個騰飛的10年?

    回望10年的起點。2002年,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21世紀頭20年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是一個事關黨和國家發展大局的重大判斷。自此,認清機遇、抓住機遇、用好機遇,成為我們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的關鍵所在。

    重大的歷史機遇,也意味著緊要的歷史關頭。在這一發展節點上,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都發生了廣泛和深刻的變化,我們擁有了前所未有的物質技術基礎、體制機制基礎,以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等各方面的有利條件,同時也面臨著大量突出矛盾和問題,諸如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難以為繼,社會管理和建設還沒有適應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的深刻變化,等等。這些重大的變化、矛盾與問題,發生在從生産力到生産關係、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的各個領域,出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方面,且相互交織,錯綜複雜。

    針對國內外的新形勢、新情況,我們黨著力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突出表現為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性地提出了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

    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旗幟、繼往開來、與時俱進,一是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佈局,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並列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二是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保證、強大動力、基本要求和階段性奮鬥目標,即堅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持不移地落實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堅定不移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鬥;三是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強調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就是要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四是強化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保證,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戰略思想為主線,增強了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有力推動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這些高瞻遠矚的探索和發展,既堅持了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又譜寫了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嶄新篇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闢了更為廣闊的發展道路。

    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成就10年輝煌的重要理論指導。2003年初,非典疫情突如其來,我們承受了一次嚴峻考驗,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發展中還存在很多不平衡、不協調問題。胡錦濤總書記在總結抗擊非典鬥爭經驗時,首次作出“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表述,並且明確指出,“發展絕不只是經濟增長,而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全面發展。”此後又正式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進一步明確了科學發展觀的主旨,並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全黨和全國人民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中,戰勝了接踵而至的嚴峻考驗和挑戰,在前所未有的複雜局面中邁出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堅實步伐。

    “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進一步系統地回答了什麼是發展、為什麼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目的、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動力,以及發展佈局、發展戰略、發展道路的認識,賦予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理論以新的時代內涵,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增添了新的內容,表明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方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科學發展觀在抗擊非典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形成,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實踐中充實完善,在推動經濟社會切實轉入科學發展軌道中蓬勃發展,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一系列風險和挑戰中經受檢驗,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發揮了日益重要的指導作用,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長期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以科學發展內涵的新認識為引領,我們黨著眼于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著眼于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基礎、理論依據和重要原則作出全面系統的闡述,明確提出了“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建設總目標。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了“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重大判斷,把“和諧”與“富強民主文明”並列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由原來的“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這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方面的一個重大發展。

    我們黨推動發展的思路不斷明晰,理念不斷創新。繼“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和諧社會”之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新型國家”、“社會主義新農村”,以及“生態文明”、“文化強國”、“和諧世界”等一個又一個關鍵詞相繼納入當代中國的發展辭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體制框架和思想體系更加完備,各項事業發展全面推進,在行之有效的改革和聲勢浩大的轉變中,走上了一條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全面進步的道路。

    這10年裏,來自國際、國內,經濟、政治,以及自然界的挑戰接連不斷,與此相伴的是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斷完善,是科學發展觀從萌芽到成形、從理論到實踐的非凡歷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展現出順勢有為、逆勢前行的獨特力量。

    10年發展的最鮮明特點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科學發展觀提出之時,我國經濟發展總體上仍呈粗放狀態,“GDP崇拜”在一些地方驅之不散,重速度輕效益、重外需輕內需、重投資輕消費、重財富增長輕民生投入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觀念轉變不是朝夕之功,經過堅持不懈地深入學習與實踐,科學發展理念在廣大黨員幹部中牢固樹立,科學發展共識在全社會普遍形成,帶來了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的大轉變,也帶來了政績觀和工作方式方法的大轉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導向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從“快字當頭”到“好字優先”,轉方式、調結構不斷邁出新步伐。消費、投資、出口協同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正在形成,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不斷增強,初步扭轉了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城鎮化率首次超過50%,實現了城鄉結構的歷史性變化。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從“神舟”飛天到“蛟龍”入海,在一些重要領域實現了自主創新的跨越式發展,創新型國家建設穩步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進展明顯,各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在節能降耗上取得了明顯成效。

    10年發展的最突出特徵是經濟增速快、波動幅度小。我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科學運用宏觀調控手段,及時糾正市場失靈,防止經濟出現大的起落。在國際金融危機襲來之際,中央果斷出臺並不斷完善“一攬子”應對計劃和措施,加強宏觀調控,有效遏制了經濟增速下滑態勢,使我國在全球率先實現了經濟總體回升向好,繼續保持了經濟發展的好勢頭,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避免了現代化進程出現大的波折。

    10年發展的最核心目的是為了人民。我們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始終把保障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城鎮新增就業10年內超過1億人、連續5年超過千萬人,全面實現9年制免費義務教育,全民基本醫保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制度覆蓋城鄉。由於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社會大局在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和急劇轉型過程中始終保持穩定,成為黨和國家在各種風浪衝擊面前始終沿著正確航向破浪前進的重要保障。

    10年發展的最根本動力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每深化一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前進一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加快一步。這10年,我們堅持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著力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與動力。財稅改革、金融改革、行政體制改革、壟斷行業改革……改革攻堅不斷取得新突破,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正在加快構建。我們大力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出口和進口並重、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並舉,拓展了自己的發展空間,促進了中國經濟發展,也為區域和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取得了顯著成效。2002年至2011年,我國不僅實現了經濟總量和人均國內生産總值的大幅躍升,而且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長1.8倍,是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餘額由8.6萬億元增加至35萬億元;平均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由0.9輛增加到18.6輛……

    不僅如此,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格局迅速變化。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普遍面臨衰退,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發展加快。由於各個國家的實力此消彼長,新興市場國家群體性崛起,中國崛起的勢頭更加明顯。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出口國、第二大貿易進口國和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國、第五大對外投資國和最大的新興市場。我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的份額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0%,在國際地位與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也隨之上升。

    回首向來艱辛事,10年奮鬥不尋常。這10年裏,國內問題與國外問題交織,重大自然災害與國際金融危機相伴,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特殊時刻的考驗,面對的是新世紀以來“最困難”、“最嚴峻”的局面。一場場疾風驟雨的洗禮,砥礪著我們把握大局的能力、開創未來的勇氣。正是因為擁有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擁有多年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累下的雄厚物質基礎、鍛造出的堅強國家實力,才使我們從容面對各種衝擊,迎來了新的發展,邁上了新的臺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命運。這面偉大旗幟,正在由我們這個有著82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上最大的政黨更高地舉起來,在我們這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歷史和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更高地舉起來,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堅定不移地向前邁進。

    綜合分析當前國內外形勢,我們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從國際上看,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我國國際影響力和國際地位明顯提高,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機遇依然存在,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但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下,世界經濟復蘇的曲折性、艱巨性進一步顯現,不同經濟體經濟走勢出現分化,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尤其是一些國家主權債務危機持續發酵,國際金融市場、大宗商品市場震蕩加劇,市場預期持續走低,全球經濟下行風險不容低估,擴大外需的難度加大。同時,各國經濟增長模式都在進行深度變革和調整,一些發達國家加大再工業和擴大出口力度;科技創新孕育重大突破,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方興未艾,綜合國力的競爭更加激烈。

    從國內看,最近一個時期經濟運行出現了一些新情況,主要是需求不足、企業效益下降、財政收入增速減緩,再加上長期存在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以及人口結構和勞動力供求關係轉變、資源環境約束趨緊、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空間縮小、基礎設施投資潛力下降等客觀條件的變化,經濟下行的壓力有所加大。但從中長期看,推動發展的動力依然強勁,我們擁有廣闊的內需空間,擁有巨大的城鎮化潛力、科技創新潛力和資本潛力,擁有改革開放30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堅實基礎,社會政治大局穩定,都為保持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創造了有利條件。

    我國的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這一點並沒有因為形勢的一些新變化而發生根本性改變。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仍然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更需要我們適應時代的新變化,勇於變革創新,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豐富實踐特色,就是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實踐第一,堅持一切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深入基層了解情況,深入群眾聽取意見,使各項決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人民意願;豐富理論特色,就是要不斷研究日益變化的現實和實踐,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更加注重理論創新,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豐富民族特色,就是既要以開放的心態面向世界,虛心學習世界其他民族的長處,又要繼承優良傳統,從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中汲取營養,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更多能夠體現民族精神、民族智慧、民族氣派的特有優勢;豐富時代特色,就是要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正確把握時代發展的趨勢,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四個特色”統一于“中國特色”,深刻理解和把握其豐富內涵和深遠寓意,對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重要任務,面臨著一系列極具挑戰性的矛盾和困難。我們必須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完善的制度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我們一定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堅決執行中央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決策部署,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扎紮實實抓好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等戰略任務的貫徹落實,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活力,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不斷增強長期發展後勁。

    面對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諸多困難和挑戰,我們更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以發展實體經濟為堅實基礎,以加快改革創新為強大動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目的,統籌當前與長遠,更加注重拓寬增長空間,更加注重提高增長質量,更加注重激發發展活力,更加注重共享發展成果,著力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難題。為此,就要採取更有力的舉措,把財政和貨幣政策落到實處,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部門,擴大生産,增加就業;就要重點關注扶持中小企業發展,通過融資、財稅等手段幫助它們儘快擺脫困境,為經濟增長提供堅實支撐;就要充分挖掘科技潛力,積極培育增長亮點,增強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就要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努力實現經濟均衡增長。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們還要不斷完善和創新經濟社會發展的理念、體制、模式,處理好政府與市場、勞動與資本、生産與消費、公平與效率等重要關係,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又不能放任唯利是圖、惡性競爭;既充分發揮政府在宏觀調控方面的關鍵作用,又要避免脫離實際、大包大攬;既大力提倡科技創新、不斷提高産業技術水平,又始終把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擺在首位,使科技進步和擴大就業相得益彰;既大力促進生産、不斷夯實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又注重收入的合理分配,使社會生産能力提高和民眾生活改善相互促進,由此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

    旗幟決定綱領,旗幟引導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這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意義。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不渝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而努力奮鬥!

 
 
 相關鏈結
· 黨的十八大新聞中心網站11月1日開通
· 南水北調辦在京召開會議部署十八大期間維穩工作
· 我國出版界推出黨的十八大主題圖書展示展銷活動
· 全國公安機關迎接黨的十八大大型圖片展在京開展
· 公安部邊防局召開電視電話會部署十八大安保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