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滿足群眾對更好生活的期盼—滬社科界寄語十八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1月04日 10時08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11月4日電(記者 王蔚、俞菀)“保證人民過上更好生活”,這是胡錦濤總書記在今年“7·23”重要講話中指出的,這句話讓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童世駿特別有感觸。

    在童世駿看來,我們的發展目標是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在改善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方面取得明顯成效,而在改善人民的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仍有待不斷提升。

    “現在發展起點高了,人民對自己要過什麼樣生活的理解更加自覺了,對更好生活的理解更符合人性和社會文明發展的方向。”童世駿説,適應世界的變化,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適應文明進步的趨勢,我們應繼續推動物質文明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全面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更好生活的期盼,這其中包括更好的物質生活、更好的社會生活、更好的精神生活。

    童世駿認為,滿足更好的物質生活,就意味著不僅要有更多的消費産品和消費機會,而且要有更加清潔的生活環境和更加合理的生活方式;滿足更好的社會生活,不僅要有更加和諧的人際關係和更好的社會福利,而且要有更有活力的社會參與和更受尊重的社會權利;滿足更好的精神生活,不僅要有更多的文化娛樂,而且人們要更能夠滿足自己的創造興趣,更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對此,復旦大學副校長蔡達峰表示贊同。蔡達峰認為,過去十年,尤其是十七大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緊緊圍繞國家發展大局,努力遵循教育工作規律,大力推進改革和建設,取得了許多新成就。在辦學條件不斷改善的基礎上,高校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增強創新和實踐能力為目標,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自主招生和各種選拔政策不斷完善,更加注重以德育為核心的綜合素質培養需要。

    “當下和未來,學生的人格和道德教育都不應該是高校教育的薄弱環節。通識教育是真正以學生為本,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實踐。”蔡達峰説。

    蔡達峰表示,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目前的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已經明確,希望今後的重點要更有力地發揮高等教育在公民教育體系中的引領作用,完善和提升培養目標,使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實踐能力更適應社會變化發展的需要;要更切實地發揮人才高地的文化引領作用,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既要注重教師的科研貢獻,更要堅持教師的模範表率作用,引領社會健康發展;要更深入地推進內部體制機制改革,維護和激發廣大師生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教育科研創造更科學更先進的制度環境和文化氛圍。

    復旦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青年教師李粵江認為,中國的高等教育在過去十年都發生了很大改變。大批具有更高學歷、更優學緣結構和更多國際背景的師資涌入國內高校,開拓了學校人才培養的視野,增強了科研活力。同時,學生國際交流和國際合作科研的機會快速增加,高校的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李粵江對未來十年高等教育改革提出兩點建議,一是需要一套更加靈活多元的人事管理體系來激勵和穩定教師隊伍;二是建立與培養創新人才相適應的人才培養評價機制和投入機制。

 
 
 相關鏈結
· 福建省各地幹部群眾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十八大
· 公安部向黨的十八大獻禮圖書首發儀式在北京舉行
· 喜迎十八大 延安遊客多
· 內蒙古多項舉措確保十八大期間道路交通安全
· 河南省召開專題會議 動員部署十八大網上宣傳工作
· 全國新聞網站和主要商業網站熱烈迎接黨的十八大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