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海洋文明 促進交流合作——2012廈門國際海洋周圓滿落幕
新華社廈門11月8日電(記者 項開來)11月2日到8日,2012廈門國際海洋周成功舉辦。在一週時間裏,近50個國家和地區,以及10多個國際組織代表,就海洋開發和保護等眾多問題展開了廣泛交流。
聚焦海洋經濟綠色增長
21世紀是海洋世紀,探索海洋、開發海洋、利用海洋、保護海洋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行動,發展海洋經濟是人類在21世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選擇。
我國從2011年開始,先後在山東、浙江、廣東、福建和天津開展海洋經濟發展試點,並設立舟山群島新區。今年,國務院又相繼批准頒布了國家海洋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
本屆廈門國際海洋周聚焦“藍色經濟、綠色增長”,探求全球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在2日上午的主論壇“2012廈門國際海洋論壇”上,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表示,未來一段時間是中國發展海洋事業、加快海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時期。中國將從完善海洋經濟綠色發展的政策體系、提升海洋産業創新能力、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廣泛開展國際合作交流四個方面,促進中國海洋經濟綠色發展。
國際海洋學院主席阿維尼·貝楠博士表示,從今年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中,我們發現,許多利益相關者都關心海洋環境惡化、生物資源過度開發、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把“藍色經濟”與海洋和海岸帶的可持續發展聯絡起來。
傳播海洋文明普及海洋知識
本屆海洋週期間,一系列海洋文化活動異彩紛呈,引起廣泛關注。第五屆全國大中學生海洋知識競賽總決賽、第八屆中國“俱樂部杯”帆船挑戰賽、2012廈門國際海洋周專場文藝演出……
“學習海洋知識,維護海洋權益——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海洋知識競賽電視總決賽”2日在廈門舉行。來自蘭州大學的侯強獲得北極特別獎,四川大學的黃加順獲得南極特別獎。他們將分赴北極、南極參與科學考察。本屆競賽受到全國高校的廣泛關注,共有45所高校、數萬名大學生參賽。
“海洋與我——2012年廈門大學海洋科學開放日”活動,廈門大學對市民開放實驗室,還有科學家現場介紹海洋科考知識。將於2015年下水、造價2億元的科考船,更讓觀眾大飽眼福。
發展海洋經濟,離不開科技的強力支撐。海洋週期間,中國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廈門大學南海研究院揭牌成立。
海洋週期間還舉辦了中國大洋事業20週年成果展,集中展示中國大洋事業20年成就回顧與展望。
促進國際合作交流
人類開發利用海洋,離不開各國各地區的合作。今年有近50個國家和地區,以及10多個國際組織代表參與,廈門海洋周作為促進國際合作的平臺作用越來越明顯。
陳連增説,在促進海洋經濟綠色發展上,中國將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將切實履行國際義務,做好“APEC海洋可持續發展中心”運行工作。繼續組織實施海洋領域應對氣候變化、南中國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等國際項目,進一步推動《南海及周邊海洋國際合作框架計劃(2011—2015)》,吸納發展中海洋國家參加中國政府海洋獎學金計劃,積極為發展中國家提高基礎能力提供資金支持,培養海洋人才。與有關國家、國際組織在海洋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科技研發、防災減災等領域開展交流與合作。
今年舉辦的發展中國家海洋可持續發展部長級培訓班和論壇,擴大和加強了中國同第三世界國家在海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來自坦桑尼亞、桑給巴爾、斐濟、東帝汶、湯加、瓦努阿圖的部長級官員以及柬埔寨、斯裏蘭卡、泰國、毛裏求斯等9個瀕海發展中國家的官員,在論壇上就海洋可持續發展等議題發表意見。
在東亞海岸帶可持續發展地方政府網絡研討會上,中國、韓國、泰國等國家代表分享在海岸帶管理上的成功經驗,共商攜手推動東亞地區海岸帶可持續發展。此外,今年海洋周還繼續深化與世界水周的“姐妹周”關係,加強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