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署繪就“三農”發展新藍圖
——基層幹部群眾和專家熱議十八大報告有關“三農”工作論述
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 新華社記者
十八大報告中有關“三農”工作的部署,受到基層幹部群眾和“三農”學者的廣泛關注。他們普遍認為,這些重要舉措充分表明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希望各級政府把相關精神儘快落到實處,使廣大農民早日得到更多的實惠。
“城鄉發展一體化”部署展現新前景
十八大報告提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這些論述使各地幹部群眾倍感振奮。
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陳文勝表示,多年來,黨中央一直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充分體現了新時期黨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也深刻表明黨中央對解決“三農”問題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確、措施更加具體,為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描繪了“三農”發展的新前景。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曹埠鎮馮橋村黨支部書記管春明説,過去10年,黨和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了積極努力,並且取得巨大的成效,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一些民生難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相信未來5年乃至10年,城鄉一體化會更加深入推進,城鄉差距也會不斷縮小。
廣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教授官錫強認為,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打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首先要逐步破除戶籍制度限制,促進資源要素自由流動。此外,還應不斷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農民也能享受到優質的公共服務。
農民對“改革徵地制度”充滿期待
不少基層幹部群眾表示,將“改革徵地制度”寫入十八大報告,表明黨中央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保護農民利益,解決農民反映較為集中的土地徵用問題。
海南樂東黎族自治縣西坊村村委會副主任盧永義對十八大報告中“改革徵地制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這一表述非常關注。他説,西坊村位於縣城邊上,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不少農民的土地被徵收。而現行的土地徵收價格較低,農民失去土地以後普遍擔心養老問題。希望這一問題早日得到解決。
社會學家王開玉認為,在下一步的徵地改革中,給農民一次性的土地補償要合理提高,但建立農民生活長期保障機制更加重要。建議政府、開發商和農民從土地收益中拿出部分資金,建立農民個人賬戶用於養老保險;同時,讓被徵地農民平等地享受公共資源,包括就業、醫療、教育等,切實消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江蘇省農業委員會園藝處處長倪錫林認為,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將對社會穩定和提高農民收入起到很好的作用。建議有關部門在分配機制上細化制度方案,避免徵地過程中被徵地農民獲得收益不同而産生矛盾糾紛。
“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指明農業發展方向
不少幹部群眾認為,十八大報告延續了黨中央對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政策,提出“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為新時期農業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規模經營是農業發展的趨勢。”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委書記鄭樹銳説,“小崗是大包乾的發源地,過去分田到戶是冒著風險才幹成的,現在搞規模經營該怎麼把握?這次學習了十八大報告,心頭豁然開朗,也打消了許多顧慮,可以放開手腳帶領村民發展致富了。”
黑龍江省海倫市海北鎮現代農業農機作業合作社理事長盛春景説,合作社帶領農戶“抱團”闖市場,極大提高了市場競爭力,還使農民掌握了農産品生産技術規程和質量標準。按照十八大報告“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論述,這應該是今後農業發展方向。
安徽農業大學教授、安徽小麥高産攻關帶頭人胡承霖認為,如何規範當前土地流轉中存在的經營權確認、流轉時限、流轉經營權抵押等問題,亟須出臺細則加以引導。另外,如何保證土地流轉中不出現“非糧化”傾向,也是一個關鍵問題。
貴州省扶貧辦主任葉韜説,貴州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發展“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面臨困難較多。産業扶貧是覆蓋群體最寬、最有效的扶貧方式,希望進一步加大對産業扶貧的支持力度,帶動“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
“四化同步”亟須補齊農業現代化“短板”
十八大報告提出“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一些基層幹部群眾表示,“四化同步”意義深遠,其中,農業現代化是“短板”,亟須採取推進農業機械化、加大農民培訓力度、完善農業保險政策、進一步扶持農業大縣等措施予以補齊。
江蘇省作物栽培指導站楊洪建博士認為,要實現農業現代化,首先要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可探索將農機補貼、種植補貼、農資補貼等各項補貼整合使用,形成合力,同時加強良種良法等相關技術的配套。
廣西興業縣農業局副局長黃德遠説,今後要加大對新技術和新品種的培訓和宣傳力度,並通過提高農業的比較效益,促進部分農村外出青壯年“回流”,投身農業現代化建設之中。
海南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所長肖日新認為,完善的農業保險體系是農業現代化不可缺失的一環。建議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政策,建立農業風險保障基金,對受災農民進行補貼,幫助農民分擔風險。
內蒙古社科院首席研究員潘照東認為,農業大縣肩負著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使命,但目前部分農業大縣財力較為薄弱、發展農業積極性不高,亟須出臺進一步扶持政策。比如,對於産糧大縣宜進一步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探索建立利益補償機制,調動其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