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記者杜宇、安蓓、何雨欣)1月10日,已是“三九”第三天,對於農民工欒興龍而言,冷的不只是天氣,還有攥在手裏的那張保證書,上面寫著“今收到4000元,保證以後不再找政府部門上訪。”落款日期2012年11月9日。
2012年5月到2012年10月,欒興龍在山東淄博華僑城蘇通建設工地做架子工,134天,每天180元,應得24120元,去掉這期間借支的8950元,老闆支付的1250元,最終應拿到13920元。
欒興龍説:“我找了帶自己來工地的小老闆,他實際上是‘三包’,上面還有‘二包’‘大包’,最後又找到淄博高新區清欠辦投訴,結果只拿回4000塊錢,還被迫寫了保證書。”
如今,欒興龍在北京望京的一家韓國餐館打工,一套被隔斷成6個房間的兩居室中,他租住的房間只有5、6平方米,月租金600元,一張1米2寬的床佔了房間的大部分。
欒興龍説:“快過年了,我也不知道剩下的錢還能不能拿回來,差不多1萬塊呢,相當於我現在4個月的工資。”
來自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的消息,2012年建設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現象有所增加。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1年我國農民工調查監測報告》顯示,被拖欠工資的外出農民工主要集中在建築業和製造業。而且,從事建築業的農民工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最高,佔73.6%。
記者採訪中發現,從事緊缺工種的農民工工資一般能正常領取。來自河北省赤城縣後城鎮西山村的外出務工人員主要在北京從事鍋爐工,西山村黨支部書記李江濤説:“10多年前欠薪是普遍現象,現在用人單位感覺越來越正規,發工錢大部分是給現金,有些會打到銀行卡裏。”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邱小平表示,總體上看,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呈下降趨勢。具體可表現為“三下降”: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的欠薪案件逐年下降,涉及欠薪問題的勞動爭議案件逐年下降,因欠薪引發的群體性事件逐年下降。
但是,清欠形勢依然嚴峻。邱小平坦承,雖然最後的統計數字還沒有出來,但從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2012年農民工工資拖欠現象有所增加。與往年相比,其集中出現的時間也有所提前。
在邱小平看來,宏觀經濟的波動是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增速趨緩等因素影響,一些企業生産經營困難,尤其是出口導向型企業資金鏈趨緊。但也不能否認,惡意欠薪的現象仍然存在。
最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安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出《關於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的通知》,決定從2012年11月26日至2013年1月31日在全國組織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
清欠效果如何,關鍵還要看落實。欒興龍説:“我在淄博幹活時,工地上有各種公示牌,寫了農民工工資要按月發放,但根本沒有實行,那都是應付上面檢查的。我也沒見過身邊的工人有工資卡。”
有專家表示,每到年底,運動式的清欠固然能形成一種聲勢,但關鍵是要建立長效機制。比如建築領域的層層轉包若得不到根治,工資拖欠現象就很難避免。
“出現拖欠工資後,實際上是經濟承包糾紛與勞動糾紛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很長的債務鏈,增加了解決欠薪的困難。”邱小平説,“只有打破這樣的‘潛規則’,讓經營風險與勞動債權分離,才能更好地解決欠薪問題。”
人們期待著,立法步伐再快一點,執法力度再大一些,讓工資落袋為安不再是欒興龍們的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