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上一種新的貿易統計方法有望讓中國摘掉“順差大國”的帽子。1月16日,經合組織與世貿組織聯合推出全球貿易測算新方法——附加值貿易測算法。按照此方法,中美貿易順差縮水25%。
如實反映國際産業鏈
“附加值貿易測算法”是基於全球化時代國際貿易現狀而産生的。如今,很多産品不是只在一國生産,而是分散在各國,要經過全球産業鏈上的各個環節。新方法就是根據這種現實,以單個商品在全球生産鏈上不同經濟體産生的附加值為基礎進行貿易統計,而傳統方法僅僅統計各經濟體的進出口賬面數據。
比如一件標價150美元的“中國製造”電子産品出口到美國,其主要部件是從韓國進口的,價值130美元,按照傳統國際貿易統計方法,中國對美國産生了150美元順差;按照附加值貿易統計法,對美國順差大部分産生於韓國,中國只佔一小部分。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認為,傳統統計方法暗含一種假定,即:出口産品的價值都是該國創造的,是該國單打獨鬥完成的。實際上,這樣的統計已不能夠反映全球化生産的現實,需要改變。
專家指出,傳統方法只測算總貿易流量,無法準確反映生産鏈全部過程,原産地被誤讀。同時,也不能反映其他國家對産品生産的貢獻,産品出口方貿易額被高估。而新方法通過考察附加值的進出口,可以更為全面地了解國際貿易和各國之間的商業關係,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國際産業鏈。
經合組織秘書長古裏亞和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拉米共同呼籲各國支持附加值貿易測算法,認為新方法將幫助各國政府制定更符合國家利益的貿易政策。兩大組織也將採取後續行動。
中國順差大幅縮水
按照傳統方法,中國目前存在鉅額貿易順差,古裏亞表示,按照附加值測算,2009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大約“縮水”25%,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附加值的進口占較大比重。
拉米分析説,實際上,商品從中國出口到全球市場前,已經給許多國家帶來了增加值。拉米稱,國際貿易商品不是中國製造,不是美國製造,而是全球製造。
亞洲開發銀行的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在蘋果手機貿易上對美出口值約為20億美元,若以附加值測算,中國在這一貿易上對美出口額實際僅為7300萬美元;而中國當年也從美國進口1.215億美元蘋果手機零部件,若以附加值測算,中國在這項貿易上對美實際存在4800多萬美元的貿易逆差,而不是順差。
有漏洞的傳統統計方法讓中國一直含冤戴著“順差大國”的帽子,並因此成為某些國家動輒對華設置貿易壁壘和指責匯率政策的理由。實際上,中國出口中多達六成來自外商控股企業,比如2009年,中國對美有1400多億美元的順差,其中約有76%是外資企業造成的,而這些外資企業,主要又是美國在華投資的企業。根據新方法,實際由外商賺取的價值,將從中國大規模的貿易順差中被剔除出去。
有利於減少貿易壁壘
新方法提醒人們,當今世界貿易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過多關注雙邊貿易的盈與虧已沒有意義,同時,為保護自己利益而對他國設置貿易壁壘、人為製造貿易摩擦更是損人不利己。
經合組織貿易政策高級分析師塞巴斯蒂安·米魯多説,新的統計方法清晰地顯示出“自由貿易”的重要性,因為一國貿易和國內經濟政策將不僅影響其直接貿易夥伴,還將通過國際産業鏈傳導到整個國際市場。相反,貿易壁壘不僅對一個國家的競爭力産生巨大不利影響,而且有可能擾亂甚至中斷國際産業鏈。國際貿易談判需要正視這些新的現實,各國政府也需要採取措施幫助出口企業更好管理其在國際價值鏈中的地位。
拉米認為,在國際貿易的這種新配置中,商業問題大大超出了單純的貿易失衡範疇。也就是説,當中國對美出口包含近50%的中國增值部分而美國對華出口包含80%至90%的美國增值部分時,雙邊貿易失衡問題就變得毫無意義了。拉米呼籲,各國要開放貿易合作,抵制地方保護主義和地域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