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十八大精神在基層:農民在城鄉一體化中華麗轉身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1月20日 10時19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月20日電

    新華社記者

    通過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這是黨的十八大對今後我國可持續發展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

    城鎮化,絕非簡單硬體“對接”,重要的是全面提升農民生活品質和素質。記者在基層採訪看到,這種轉變,在城鄉一體化推進中同步進行。

    “説事評理”:寓理于情 營造和諧

    2008年3月,一部以贛南新農村建設為背景的電影《贛南之戀》在全國上映。村鎮聯動、商住並進,以突出建設新型社區和農民創業園區推動農民生産、生活方式轉變的模式,在贛南農村迅速推進。

    全景——

    瑞金市,以“紅井”所在地沙洲壩鎮,加“新茶亭、竹山下”等新型社區、創業園區的“1+X”模式基本成型;石城縣,已建成融“生態樂園、美好家園、客家民俗風情園、白蓮現代産業示範園”于一體的新農村建設綜合體。

    近景——

    龍南縣龍南鎮金水社區。這個十多年前的水東村,徵地拆遷後成了城市社區,村民成了城鎮居民。

    “我們社區有了物業管理,有了業主委員會。城市醫保、社會保障等納入了社區系統管理。依靠房屋租賃等方面的穩定收入,居民福利得到解決。工業園區解決了居民就業問題。”社區居委會宣傳委員廖慶光説。

    社區居民謝桃建:“我今年68歲。進城後,社區成立了老年人體協,我是龍獅鼓舞團的一員,生活很充實。”

    特寫——

    龍南縣黃沙鎮黃沙村“説事評理協會”,貼著醒目標語“説家事、公事、農事;評情理、德理、法理”。

    協會由村小組長及本村致富能人、老黨員、懂法律的幹部等組成。加上鄉鄰之故,熟悉所涉人事,評理自然到位。“這些年,我們基本做到了事不出村。”黃沙村説事評理協會會長廖彩晶介紹。

    這種在傳統“家族”説理上創新的協調方式,對維護今日社區秩序與和諧起到很大作用。作為新形勢下加強農村社會管理的新機制,已在龍南全縣推廣。

    “勞動最光榮”:“翻身”不忘本

    1月13日大早,天津市北辰區雙街村的村委會二樓禮堂擠滿了男女老少。村民們喜氣洋洋地按順序簽字,每人領取到一個帶著“金蛇納福”四個燙金字的大紅紙袋,裏面是村種植合作社兌現的5000元紅利。

    雙街村是天津市典型的城郊結合部村,在村黨委書記劉春海的帶領下,從上個世紀90年代的村容臟亂差、企業不景氣,發展到經濟繁榮、村民和諧的光景。如今,村民都搬入了寬敞明亮的樓房小區,勞動力實現100%就業,人均年純收入達到了2.6萬元。

    “我們用本村的實踐證明,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根本途徑。”十八大代表、雙街村黨委書記劉春海自豪地説。

    和全國很多地方一樣,在享受到快速城鎮化帶來的經濟狀況快速改善之時,當地部分老百姓也産生了不求進取、貪圖享受的心理,很多人再不願下地幹活,怕臟怕累,甚至出現了聚眾賭博等醜惡現象。

    “在基本建成小康的同時,重要的是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和精神修養,加強對村民的思想引導。”劉春海説,這些年,雙街村響亮喊出“勞動最光榮”的口號。

    2012年,雙街村投資建設1200個葡萄大棚,規定全村年滿18歲的村民作為股民加入種植業合作社從事葡萄大棚種植,“逼”農民重新下地幹活,“勞動最光榮、最幸福”的淳樸鄉風重現新農村。

    56歲的村民管樹成承包了4個大棚,這回,他領取了全家3口人1.5萬元的入股紅利。他對記者説:“弄幾棚葡萄也沒受多大累,種苗、施肥、打藥、技術和銷售等都由合作社統一辦了。不管咋樣,這是靠自己勞動掙來的錢,很踏實,很高興。”

    “趕”上去,“熏”出來:農民“華麗轉身”

    江蘇省張家港市永聯小鎮。宏偉氣派的村民活動廣場,寬敞乾淨的街市,讓人無法想象這是農民集中居住區。

    1970年從長江外灘圍墾建村、白手起家以來,永聯村經過“以工興村”“軋鋼富村”“煉鋼強村”的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發展階段,如今已是全國有名的富裕村。

    永聯村幹部徐曉華介紹,村民剛剛搬進集中居住小區那會兒,可是另一番景象,“一些住進公寓的村民,把小區剛剛種植的草坪挖掉,種起了小蔥小蒜;一些村民放著家裏的自來水不用,跑到公共廁所裏偷水,一個星期內砸壞了三把公共廁所的門鎖……”

    “永聯村是全國經濟強村,如果外頭披著洋大衣,裏頭裝的是土渣子,能叫社會主義新農村嗎?”永聯村下決心提高村民素質。

    村裏每季度給每個家庭發放100個垃圾袋,並分組收集垃圾;建設文化活動中心,每天一場戲,讓優秀文化熏陶村民;上海世博會時,組織1萬多名村民前去參觀,感受現代城市文明;2004年開始,設立“文明家庭獎”,將環境衛生、家庭和睦、鄰里關係等行為納入評比,迄今已累計發放獎金6000多萬元。

    “經濟發展仍是今後所有工作的基礎,但我們更要把村民的素質‘趕’上去,把村裏的文化‘熏’出來。”徐曉華説。(記者 孫洪磊、廖翊、禹志明、夏鵬) 

 
 
 相關鏈結
· 新聞出版總署學習十八大精神第三期培訓班舉行
· 山西省委舉行十八大精神學習研討會 袁純清主持
· 西藏: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建設美麗拉薩
· 財政部舉辦司處級幹部十八大精神培訓研討班
· 李源潮指出:用黨的十八大精神動員廣大青年
· 陳建民:落實十八大精神 推動防震減災事業發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