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月22日電(記者 仇逸)“我6年前搬到寶山區顧村,最擔心發急病,現在看病就在家門口的大醫院,既放心又省心。”在開張一個多月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北院,心血管病患者葛桂林告訴記者:“從1月5日起,醫院還實行了醫藥分開,我每週要配200多元的藥,一次看病藥費能便宜30多元。”
作為全國17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之一,上海以滿足群眾需求為出發點,大力推進資源優化佈局,填補郊區優質醫療資源“洼地”,在服務功能上促進現有資源向老年護理、康復醫學等緊缺方向轉化傾斜,通過醫改讓百姓得到更多實惠。
通過3年新一輪醫療機構建設,4家新建三級醫院已開張運行,3家郊區中心醫院即將完成提升等級工作,1家三級醫院已全新搬遷,優質醫療資源落戶遠郊。目前,上海每一個郊區縣都至少有一家公立三級醫院,改變了郊區群眾看病路遠的狀況。
郊區增量的同時,上海嚴格控制中心城區醫療機構的規模,通過規劃明確,中心城區除國家級的臨床科研基地和醫學中心建設需要之外,原有三級綜合醫院不再增加床位。
隨著人口老齡化、慢性病高發,上海老年護理、康復醫學等需求日益旺盛,醫療服務缺口日益加大,衛生、醫保、財政、物價等部門出臺鼓勵政策,引導符合條件的二級醫院功能轉型為康復或老年護理機構,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形成層次清晰、分工明確的醫療服務體系,目前,已有2家醫院完成轉型為康復醫療機構。
據調查顯示,70%癌症晚期病人需要居家寧養,給予止痛、心理安撫等“舒緩療護”及臨終關懷。通過盤整醫療資源存量,上海在17個區共1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了“舒緩療護”病區,實現了區縣全覆蓋,並向全市醫療機構推廣。
記者在多個“舒緩療護”病區看到,病房整潔溫馨,醫護人員言語輕柔。靜安區靜安寺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徐慧明告訴記者:“我們把原來門診的300平方米轉成了舒緩療護病區,挑選了15名醫護人員培訓上崗。病區的10張床位一直滿員,還有很多晚期癌症患者前來諮詢、排隊等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