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揚帆·破浪·遠航——中非友好與合作綜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24日 09時46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24日電  中非相隔千山萬水,中非友誼源遠流長,中非合作基廣根深。

    數百年前,“鄭和時代”開拓中非貿易合作;數百年來,中非交往日漸密切;新中國成立後,中非幾代領導人共同鑄就南南合作典範。

    中非友好與合作如一艘巨輪,任憑國際風雲變幻,始終沿著正確的航向揚帆、破浪、遠航。

    風雨同舟 相守相助

    1971年10月25日,非洲國家常駐聯合國代表起身高歌勝利,身著中山裝的坦桑尼亞代表在現場載歌載舞。阿爾及利亞《聖戰者日報》稱為“世界史上的一天”。這一天,新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席位。西方媒體稱“非洲國家同紅色中國站在一起”。毛澤東主席發自肺腑地説:“是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了聯合國。”

    中國與非洲有著相似經歷。在爭取民族獨立、恢復經濟建設進程中,雙方互信互助,凝結成真情厚誼。從北京到好望角,中非之間的千山萬水見證了這對“好兄弟、好朋友、好夥伴”的守望與相助。

    中非同屬發展中國家,有著廣泛共同利益,在頻繁高層互訪中增強互信、凝心聚力。

    在得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踏上非洲大陸,非洲人民發出熱情歡呼“那太好了!”

    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中國近年來已為非洲國家援建了100多所學校、30所醫院、30個抗瘧中心和20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

    1963年中國派遣第一支援非醫療隊。如今,來自中國的白衣天使在多個非洲國家為當地人解除病痛,送去健康。

    “我初來看病時甚至連路都不能走,現在已經能夠走路,感謝中國政府派來的白衣天使為我們提供有效且免費的醫療服務!”年屆六旬的烏干達老人珍妮特激動地説。

    歲寒知松柏,疾風知勁草。多年來,中非關係在傳統友好的基礎上長足發展。

    互利合作 共贏共享

    “中國人會打水井,讓我們喝上衛生乾淨的水,孩子們不會因為喝水生病了。”被問到對中國印象時,尼日利亞奧貢州伊羅社區4個孩子的母親費沃感激地説。幾年前,伊羅社區500多名村民的所有用水還只靠村旁的小河溝。

    每一口井都是一個動人的故事,每一口井都是一條友誼的紐帶。20多個非洲國家、4000多眼水井,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人在這片“乾旱的大陸”上一次又一次幻化“綠洲”。

    中非友誼的碩果在非洲大陸遍地開花:中國援建的毛裏塔尼亞友誼港、喀麥隆拉格都水電站、安哥拉電網改造,成為改善當地民生的標桿;在數不清的非洲城市,四通八達的“中國路”成為疏通地理阻隔的“金銀線”;剛剛啟用一年的非盟會議中心屹立於“非洲屋脊”,成為中國一如既往支持非洲發展建設的新地標……

    “我喜歡中國。中國人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技術和培訓,建起了很多美麗的建築,修出了一條條道路,也帶來了光明。”剛果共和國普通出租車司機羅德里克在得知習近平主席即將到訪布拉柴維爾後由衷地説。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非合作中,中國積極幫助非洲提高自身能力建設,為非洲騰飛“插上翅膀”。

    坦桑尼亞姆巴拉利農場裏,中國農業專家與當地工作人員在過人高的稻浪間一起查看水稻生長情況;靜謐的湖面上,烏干達漁民賽比尼安斯和中國專家蹲在魚苗繁殖網箱邊一起挑選魚苗;在尼羅河畔的華為培訓中心,來自塞內加爾的穆薩細心聆聽培訓教師的精彩講解,決心學成後為自己國家的電信事業貢獻青春。

    新時期裏,“中國技術”從插秧授粉,走向IT、3G,走向資源採探,走向綠能開發;從技術轉讓走向人才培養。2000年至2012年上半年,中國總共為非洲培訓4萬名各類人才。“非洲人力資源開發基金”“高校20+20合作計劃”“中非聯合研究交流計劃”等中非合作項目如雨後春筍不斷推出。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説,在非洲看來,中國不僅提供資金和商品,也是技術和創新的來源。

    非洲的發展是中國的機遇,中國的發展也是非洲的機遇。

    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誕生。北京峰會八項舉措、第四屆部長級會議新八項舉措、第五屆部長級會議加強中非務實合作新舉措,非洲從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雙方貿易額由2000年的106億美元飆升至2012年的近2000億美元。

    近200億美元、項目遍及50個非洲國家,中國對非直接投資穩步攀升,逾2000家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建廠,當地員工比例在70%以上,中國企業“走進非洲”,造福當地。非洲成為中國第四大海外投資目的地。如今,中非貿易對非洲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20%;免債、免關稅、中非發展基金、非洲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貸款紮實落實;5個非洲國家的6個經貿合作區,打造非洲工業“孵化器”。

    在南非德班,中非領導人將再商合作大計,為非洲大陸發展注入新動力。

    人文親善 和諧包容

    “我愛東北秧歌,也愛四川火鍋。”喀麥隆留學生琳達2005年在故鄉第一次接觸中國舞蹈,而今正在北京師範大學學習現代舞的她,已經能輕易分辨出中國各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和“招牌”舞蹈動作。

    兩塊同樣有著古老文明傳承的土地,零距離的人文交流,穿透地域界限,跨越文化障礙,架設國與國之間心靈的對話、感情的新橋和友誼的通途。截至目前,中國已同所有建交的非洲國家簽訂了政府間文化合作協定;藝術交流、文化産品出口、“文化聚焦”“文化人士訪問計劃”齊頭並進。

    --文化點燃漢語熱潮。31所孔子學院、5個孔子課堂紮根26個非洲國家(地區)。“中國就是我的第二故鄉”,成為眾多非洲在華留學生驕傲的標簽。

    --文化解鎖旅遊冷門。中非對彼此有了更直觀的認知。2011年,中國赴非旅遊100萬人次,非洲來華旅遊近50萬人次,中非每週有近50個直航航班。

    --文化打通民間對話。民間“牽手”補充各領域互利合作,中非齊心建立互利共贏的中非NGO合作模式。今後5年,中非友好城市數量有望翻番,更多地方管理人員、企業家將實現互訪。形式新穎、內容豐富、渠道廣泛的中非人文交流從涓滴匯成江河。

    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中非關係再迎來新契機。

    “中非合作是全方位合作。中國重視同所有非洲國家發展友好關係,無論大小、強弱、貧富。”習近平主席的表態彰顯著中國與非洲朋友合作誠心,也為中非未來合作提出要求。“‘積土為山,積水為海。’只要我們堅持不懈推進中非合作,就一定能不斷取得更大成果。”

    展望中非關係新紀元,非洲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同樣積極建言,期待更多“中國因素”。

    --期待加強農業合作,因為發展農業是非洲國家解決糧食危機的根本途徑;

    --期待中非文化交流與合作迎頭趕上,這有利於提升全方位合作;

    --雙方應繼續探討優勢互補、雙向共贏的合作之路;

    ……

    千川匯海闊,起錨航新程。曾多次踏上非洲土地的習近平主席將再啟友誼之旅,談共贏發展,話人文親善,繪合作新篇。

    涓涓的剛果河流淌著滔滔不竭的中非情誼,嬌麗的帝王花捧托出穰穰滿家的合作碩果。中非合作之舟在暖人春風中再次揚帆遠航!(執筆記者:王雅楠;參與記者:商婧、王逸君、宋晨、陳瑩瑩、袁卿、李懷林、牛小溪、邵海軍、魏夢佳、聶雲、于大波、穆東、劉芳、郭駿、張雪飛、韓冰)

 
 
 相關鏈結
· 第四屆中非友好貢獻獎頒獎典禮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 中非友好圖片展、中非傳統藝術展開幕
· 中非友好的文化大使——記在肯漢語教學志願者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