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三江源高海拔地區百萬畝濕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4月11日 15時27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西寧4月11日電(記者 張進林、吳光于)經過8年綜合治理和建設,分佈在黃河、長江、瀾滄江源頭高海拔地區的百萬畝濕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三江源地區地域廣袤,河流縱橫,雪山冰川及湖泊沼澤集中,獨特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寒冷的氣候環境使這裡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蘊藏濕地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被譽為“中華水塔”,也是生物多樣性最為富集的地方。

    2005年8月,我國政府投資75億元,在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省南部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總面積達15.23萬平方公里的地域內啟動實施了一項大規模的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

    青海省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李曉南説,在過去8年時間裏,青海省在國家支持下實施的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涉及20多項以保護和改善修復生態環境為目的的建設項目,其中通過人工努力改善和修復當地脆弱的濕地生態系統是項目建設最主要的內容之一。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是黃河源頭幹流流經的第一個縣。原來,瑪多縣境內多沼澤濕地,河流眾多,水草豐美,星羅棋佈的大小湖泊達4000多個,素有高原“千湖之縣”的美譽。而到上個世紀90年代末,瑪多縣的生態惡化程度已非常嚴重,半數以上的湖泊乾涸見底,曾經水流不斷的幾十條大小河流有的時斷時續成了季節河,有的則基本消失。

    李曉南説,在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實施之前,青海省就開始鼓勵瑪多縣草原上的牧民實施“退牧還草”,並通過政府免費提供住房和生活補助的形式,有計劃地將生態退化嚴重區域內的牧民進行搬遷,讓草原在“休牧”狀態下得到休養生息。這種做法在緩解草原壓力、保護黃河源區珍貴的濕地資源中效果明顯。

    經過近十年的努力,黃河源區脆弱生態進一步惡化的趨勢得到遏制。跟蹤監測數據顯示,與十年前相比,黃河源頭最大的一對“姐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的面積分別增加了74平方公里和117平方公里,而且湖水面積仍呈增大趨勢,著名的“千湖濕地”正在整體恢復。

    與此同時,在長江和瀾滄江的源頭地區,湖泊、沼澤、河流、雪山等濕地資源同樣得到有效保護。統計表明,在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實施的8年間,中國政府規劃保護的濕地面積達到160.12萬畝。截至目前,已在三大江河的發源區完成濕地保護面積超過100萬畝。

    濕地資源的有效保護不僅緩解了高寒草原退化,而且明顯提高了區域內的水源涵養能力。2005年至2010年的6年間,黃河、長江、瀾滄江的年平均徑流量比2004年增加92億多立方米,出境水量增加88億多立方米,6年間共增加出境水量530億立方米。同時,三江源區的主要湖泊凈增加245平方公里。

    李曉南説,三江源區濕地生態功能的逐步提高明顯提升了一些草地嚴重退化區植被的覆蓋率,整個工程實施區的草原荒漠面積凈減95平方公里。另據監測,隨著三江源區整個生態結構的改善,當地水域生態環境總體呈現出良好態勢,水生生物資源得以比較完整地保存。同時,野生動物種群也明顯增多,其棲息活動的範圍不斷擴大。

 
 
 相關鏈結
· 三江源生態監測系統基本建成 已展開監測工作
· “三江源”地區林業産業助農牧民增收逾50億元
· 青海實施三江源補償機制 藏區學生上學政府埋單
· 要移得出穩得住——人大代表建言三江源生態移民
· 青海三江源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在西寧正式啟動
· 綠色發展呵護大美青海 三江源生態保護初見效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