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4月27日電近日,全國特大制售地溝油案主犯被判無期徒刑,再次引發社會關注。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在天津採訪發現,雖然國家對地溝油原材料--廚余垃圾的管理,嚴禁無證收運處理,但是仍有不少廚余垃圾處在“失控”狀態,從餐飲地段悄然運往“加工窩點”,成為“生意紅火”的違禁産業。
“違禁者”晝伏夜出,“黑窩點”四處可尋
“天津一些飯店門口,經常有人掏地溝油。”根據群眾舉報,記者調查發現,非法“掏油者”在一些餐飲地段活動頻繁。
4月9日晚,記者在天津餐館聚集的南市食品街發現,有人正從下水道往外掏油,旁邊停著一輛油跡斑斑的麵包車,無視墻上貼著的禁止私掏地溝油的規定,“咫尺之外”的值班室裏,值班人員正忙於看電腦。見有人注意,“違禁者”便快步先離開。隨後,在不遠處的“羊上樹”餐廳門口,記者也見到了類似的場景。
知情人介紹,這些“違禁者”每天都會出現,時間很有規律,警惕性很高,一見有人注意便停止活動,相互之間還通風報信。
撈出來的地溝油下一站運往哪?記者跟蹤“撈油車”發現,這些廚余垃圾進入了天津市郊的一些“加工窩點”。
在天津市外環線附近一片菜地和魚塘旁,幾排低矮棚屋附近垃圾遍地,一個大坑裏滿是泛著白沫的油和黑色油渣,陣陣惡臭令人作嘔,兩個人正在用大鍋“煉油”,旁邊飼養著豬、羊等,見有陌生人前來立即鎖門離開。環顧周圍,這樣的“加工窩點”還有四五個。
在北辰區青光鎮一片蔬菜大棚旁,同樣隱藏著一個“黑窩點”。當地菜農告訴記者,這個窩點每天拉來地溝油進行煉製,每隔一兩天就有一輛小卡車把處理好的地溝油拉走。
知情人透露,這樣的非法“加工窩點”在天津大約有四五十個,每個窩點通常只有一兩個人作業,一個月可生産二十桶“地溝油”,每桶滿載是180公斤。
記者調查中發現,這裡加工後的廚余垃圾隨意傾倒,嚴重污染當地環境。
非法交易很熱絡,守法企業太冷清
與“黑窩點”生意紅火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天津唯一一傢具有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資質的公司卻“吃不飽”。
這家名為“天津碧海環保技術諮詢服務有限公司”介紹説,天津登記註冊的餐飲單位近1.5萬家,日産廚余垃圾上千噸,但納入正規收集體系的餐飲單位不到20%。運轉兩年多來,簽訂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置協議的大多為中小餐飲單位,日收集量約70噸,還不到處理能力的三分之一。
那麼,大量的廚余垃圾流向哪?記者調查發現,雖然天津市規定,禁止將廚余垃圾交給未經許可或備案的收運、處置單位或個人處理,不得作為畜禽飼料。但受利益驅使,部分餐飲單位還是願意將廚余垃圾非法賣給養豬戶及“加工窩點”。
記者在天津市南開區紅旗路邊一家火鍋餐館門口見到,一個沾滿油跡的三輪車正準備將三大桶泔水運走。“每天的餐廚廢棄物都由這些人負責收走,説是收走喂豬用。”一位餐館管理人員説。
“他們不僅付錢,還幫著收走生活垃圾,餐館可以節省一筆垃圾處理費,而環衛部門只管廚余垃圾,不管生活垃圾,因而餐館願意與他們交易。”一家餐館經理説。
據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齊宇領導的課題組測算,天津每天産生的食品廢棄物達上千噸,其中絕大部分沒有得到專門的運輸和處置,而是流入非法渠道。
監管對像是垃圾,有關部門不積極?
為了保障食品安全,防止地溝油回流餐桌,國家有關部門和天津市多次下令,嚴禁違規處理廚余垃圾。然而,這項工作涉及環保、市容、食安、食藥、衛生、質監、工商等部門,有時會出現互相推諉的現象。
作為統一牽頭管理單位,天津市市容和園林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李愛國認為,餐廚廢棄物由各個區縣直接管理,市容委並不對口各個區縣。
“目前天津還處於政策制定階段,市容委對於全市的餐廚垃圾處理情況不能完全把控。”天津市市容和園林管理委員會宣傳處朱文忠告訴説。
按照《天津市餐飲廢棄物管理實施細則》規定,綜合執法部門負責對違反餐飲廢棄物管理規定的行為實施處罰。可是天津市綜合執法局負責人表示,目前綜合執法只負責管理街道“亂潑亂倒”現象,由衛生部門負責餐飲廢棄物管理。
“廚余垃圾無害化收運處置涉及多部門,相互扯皮,難以形成合力,導致監管力度大打折扣。”一位曾參與打擊地溝油“加工窩點”行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次行動中,當事人稱其持有其他區的營業執照,在該由哪個部門牽頭決定如何行動問題上,現場的環保、市容、食安、食藥、衛生、質監、工商等部門,均稱不歸本部門管轄,結果還未進行清理,監管人員就撤出了現場。
“有利可圖搶著管,無利可圖不願管,因此一些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屢禁不止。”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説,杜絕地溝油回流餐桌,必須明確部門責任,堵塞監管漏洞,提高監管水平,加大打擊力度,包括運用餐飲場所油水分離設備等技術措施提高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