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圓夢,要有攻堅克難的奮鬥——實現“中國夢”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5月07日 17時04分   來源:新華社

圓夢,要有攻堅克難的奮鬥
——實現“中國夢”與應對挑戰

    新華社北京5月7日電(新華社記者趙承、張曉松、劉錚、杜宇)百年夢想,百年追求。

    接過歷史的接力棒,今天的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夢想:中國國力不斷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跨越……

    接過歷史的接力棒,今天的我們,更需要攻堅克難: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中國進一步發展的動力何在?利益格局日漸深刻複雜,改革怎樣渡過深水區?民生期盼不斷提升,如何讓13億人過上富裕日子……這些,都向我們提出挑戰。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要把藍圖變為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我們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

    夢想,屬於執著追求的人。砥礪進取,不懈奮鬥,“中國夢”必將在我們手中托起。

    發展之夢:中國經濟面臨轉型升級的重大考驗,要以創新奮鬥為圓夢增添強大後勁

    4月的廣州,乍暖還寒。

    第113屆廣交會,同樣感受著春天裏的“寒意”。

    一方面,展位面積同比增長了66%,各國企業雲集,高技術、有創意的産品紛紛亮相;一方面,交易難度不降反升,進口商壓價“錙銖必較”,企業經營依然承受重壓。

    “客戶是十年前的客戶,價格是十年前的價格,但國內成本不斷抬升,企業利潤持續被壓縮。”玩具商楊東憂心忡忡。

    國家有關部門發佈的消息表明,在經濟總體向好的態勢下,一些行業産能過剩問題突出,一些企業效益不斷下滑……

    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確定、要素成本優勢的削弱、産業競爭的加劇,將嚴峻挑戰呈現在我們面前:

    李敏麗,江蘇一家面向歐美市場的時裝企業的老總,對此感受頗深:“我們先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外需訂單大幅下滑,接著由於國內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剛剛恢復的訂單又開始流向印尼、越南等地。”

    外需不振內需補。但在通過投資拉動經濟增長過程中,又出現了産能過剩、資源瓶頸、環境惡化等問題,反過來制約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説,在分析我國經濟增長的中長期因素時,不少人都提到了人口紅利出現拐點,這是正確的。也應看到,2003年以來經濟高增長,國際市場的拉動作用不應忽視,不妨把它稱作“入世紅利”。還應看到由於普遍實施商品房制度,極大地推動固定資産投資增長,可以叫做“房改紅利”。這兩大因素今後還會發揮作用,但效應可能會遞減,經濟增長速度適當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提醒説:“中國要避免跌入糟糕的‘中等收入陷阱’。”

    “從發展階段來看,我們當下正處在一個全面轉型的關鍵時期。能否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抓住全球格局調整的歷史機遇,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決定著中國的未來。”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説。

    然而,轉型絕非易事。

    從盈利大戶到虧損大戶,曾經一度走出困境,如今又陷入虧損的中國鋁業公司,正在艱難轉型中經歷一場涅槃。

    “中鋁遇到的困難,從根本上講不是外部環境帶來的,也不是産業和競爭對手帶來的,而是自身體制機制和結構性問題集中爆發的結果。”中鋁公司總經理熊維平説。

    大刀闊斧的改革是痛苦的:企業最艱難時,拿出200億元用於結構調整和創新……

    “轉型也可能失敗,但不轉型肯定是死路一條!”痛下決心,中鋁奮力探索新生之路。

    抓住機遇,迎難而上,以創新驅動提升經濟質量效益,以調整和轉型促進發展,為圓夢增添強大後勁。

    改革之夢:我們面臨利益格局調整的重大挑戰,要以攻堅奮鬥為圓夢注入不竭動力

    一連串重大改革舉措密集出臺:出臺成品油定價新機制,擴大“營改增”試點範圍,明確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責任部門和完成時限……

    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蒂姆·薩默斯對此評論説,中國領導人顯然已經下定決心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但改革之路必定充滿艱辛。

    “改革開放催生了‘中國夢’,‘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改革開放。”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説。改革好像正在爬坡。中國的很多問題,大多帶有體制機制性因素,都需要改革破題,都需要更深層次的改革。

    這是一個自我革新的行動,考驗著我們的決心——

    山西大同煤礦集團同忻煤礦辦理審批手續,要跑33個政府部門及下屬單位,先後要出147個文件、蓋205個公章。全面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12年,成效顯著,但仍有一些地方和部門存在邊減邊增、換湯不換藥、變相審批等問題。

    改革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能否大幅度減少行政審批,把更多精力用於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上,是衡量政府職能轉變的試金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説,這就需要突破部門利益、行業利益、地方利益的藩籬,向政府自身權力“開刀”。

    這是一個系統推進的工程,考驗著我們的智慧——

    “國民收入分配大格局的改革和調整,是繞不過去的‘大坎’。”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樹成説,鋻於長期以來國家財政和企業收入增速高於居民收入增速,今後要努力做到國家和企業都要為居民讓利,財政收入、企業收入和居民收入增速都要與經濟增速相協調,怎麼實現要早做安排。在居民收入內部,怎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提高勞動報酬收入,怎樣合理調節收入差距,也需要一系列的制度設計。

    在複雜的利益格局中推進改革,需要增強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兩會都提出,深入研究全面深化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提出改革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

    這是一場利益格局的重大調整,考驗著我們的勇氣——

    “改革進入新階段,面對的最大難點在於調整已經形成的利益格局。”遲福林説,幾乎每一項改革都會面臨困難和阻力。

    “為了增強共識,減少阻力,可以儘量通過調整利益增量部分解決改革問題。但如果必須牽動存量,該下決心還是要下決心,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聶高民説。

    回顧改革30多年的歷程,從1993年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到2003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每10年一個新的改革總體規劃的提出,都對改革發揮重大推動作用。2013年,人們期待著新的改革總體方案出臺,為實現“中國夢”注入新動力。

    民生之夢:13億人的夢想之旅要破解諸多世界級難題,以紮實奮鬥為圓夢加長民生短板

    一個13億人的夢想之旅,規模之大前所未有,範圍之廣世所罕見。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等民生問題,都是世界級難題,既無先例可循,亦無標準答案。

    這是一組我們無法回避的民生數據——

    我國仍有6億多人生活在農村,接近整個歐洲人口總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不到城鎮居民的三分之一。

    我國仍有超過1200萬戶城鎮低收入群眾居住在棚戶區中。

    “十二五”期間每年國內城鎮需就業勞動力達2500萬人。

    ……

    這是我們必須給出回應的時代課題——

    溫飽解決了,如何生活得更幸福?

    進城打工了,何時享受市民待遇?

    上海華日服裝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朱雪芹説,第一代農民工出來背的是“蛇皮袋”,要的只是“包吃包住,按時給工錢”;新一代農民工拖的是拉桿箱,盼的是“體面就業”和“同城待遇”……

    從關注舌尖上的安全、道路暢通到公民表達訴求渠道更加暢通,生活更有尊嚴和保障,群眾對民生的期待不斷提升。

    這是一個我們無法回避的複雜現實——

    今年以來,房價、霧霾成為兩大民生熱詞。近年來,房地産市場歷經數次調控,頻率之高、力度之大、動用政策工具之多前所未有,效果可見,但與群眾的期待尚有距離。與高房價一樣,刺痛國人神經的霧霾天氣也不會輕易離去。

    高房價、霧霾是中國工業化、城鎮化中凸顯出的兩大問題。它們既是發展問題,又是民生問題。

    張立群説,民生、發展問題的纏繞與互動,決定著解決民生問題僅靠花錢是不夠的,更要在建機制、轉方式上下工夫,具有複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

    許光建對於“中國夢”有著自己的理解:“中國夢”必須落在具體民生問題上,“中國夢”的根本就是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

    中國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國情決定,圓夢的征程絕非一片坦途。

    許光建説:“解決民生問題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持續的接力。”

    當前,我國經濟增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財政收入不可能像以前那樣高增長。

    “財政花在民生上的錢不能撒‘胡椒面’,重在保基本上。我們想做、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但必須有務實的態度,紮實的努力。”許光建説。

    民生問題點多面廣,錯綜複雜,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唯有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做到細處,扎紮實實地推進,以切實有效、持續不斷的積累,邁出民生改善的堅實步伐。

    “中國夢”,凝聚著中華民族對美好未來的期待。“中國夢”,召喚著億萬群眾同心協力攻堅克難!

 
 
 相關鏈結
· 天津勞模代表談學習感受:實現"中國夢"努力拼搏
· 人民日報評論員: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 人民時評:用法治成就“舌尖上的中國夢”
· 湖南“我的中國夢”各界青年交流會在長沙舉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