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天山南北築新城—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城鎮化建設掠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5月22日 07時13分   來源:人民日報

    2012年12月29日,共和國最年輕的城市——鐵門關市在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二師成立,實行“師市合一”管理模式。這一天距離“共和國軍墾第一城”——石河子市的誕生,已經過去了整整62年。

    翻開兵團城鎮建設發展史,在很長時間裏,只有石河子市一花獨放,直到跨入新世紀,兵團城鎮化建設大幕才徐徐拉開。2004年1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阿拉爾、圖木舒克、五家渠三市分別在一師、三師、六師掛牌;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黨中央正式提出兵團要向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三化”方向發展,兵團城鎮化建設步伐由此加快。

    2011年12月28日,北屯市在十師成立,僅隔一年,鐵門關市又掛牌。目前,兵團已有6座城市和4個墾區中心城鎮,城鎮化率達58%。按照規劃,到2015年,兵團將形成以10個城市、10個墾區中心城鎮為骨幹的城鎮體系。

    是什麼原因促使兵團如此重視城鎮化建設?自治區黨委書記、兵團第一政委張春賢回答明確:這是“屯墾戍邊新實踐,確保兵團實現科學跨越發展。”

    春末夏初,記者行走在天山南北的兵團城鎮,不僅看到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也看到團場職工安居樂業、幸福生活的美景,深切體會到兵團黨委書記、政委車俊所言“推進城鎮化是事關兵團發展的長遠大計,是推進屯墾戍邊事業的戰略舉措”的含義。

    以城興業,讓城鎮成為經濟發展增長極

    有著可歌可泣光榮歷史的石河子市,是一座由軍人選址、設計、建造的城市,其創造出了共和國屯墾史上的許多奇跡:第一次在被視為植棉禁區北緯44度的瑪納斯河流域植棉成功,使棉花成為目前新疆農業的支柱産業;第一次在新疆大面積推廣應用膜下滴灌技術成功,石河子墾區成為全國最大的節水灌溉示範區……

    但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石河子也曾一度陷入發展困境,堪稱兵團工業脊梁的八一棉紡廠、八一毛紡廠、八一糖廠紛紛倒閉。面對挑戰,八師、石河子市黨委一班人認識到: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速城市化進程,為發展壯大二三産業搭建平臺。

    隨著江蘇大全公司投資260億元的光伏産業園項目、天山鋁業投資350億元的高精鋁深加工材料等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去年,石河子市完成工業增加值80億元。

    從墾荒創業到築城立業再到以城興業,“石河子模式”為新時期兵團探索特殊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走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之路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鑒的良好範例。

    經過近10年建設,阿拉爾市作為南疆中心城市已具相當規模,街道整潔、綠樹成蔭。尤其令人振奮的是,去年升級為國家級的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形成産業集群,直接推動了當地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成立阿拉爾市後,優美的環境加上資源的優勢,已吸引眾多企業前來投資。目前,開發區已有65家企業落戶,總投資達561.7億元。2012年實現工業總産值27.1億元,工業增加值6.7億元。”對阿拉爾的未來,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王青信心十足。

    城市建設為産業經濟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圖木舒克市永安壩工業園區內分紡織、化工、建材、光伏發電等園區,去年4個園區完成産值16億元,預計“十二五”末,産值可過百億元。

    城市興,産業旺。通過城鎮建設,兵團加快轉變生産方式,實現從“農業生産”向“工商經濟”轉變,帶動人口、産業、資金、信息等資源在城鎮聚集和整合。目前,兵團的6座城市、師部城區和團部城鎮,已創造了全兵團六成以上生産總值。2012年,工業首次超過農業成為兵團經濟的支撐力量。

    以城聚人,讓城鎮成為現代文明聚集地

    一座城鎮,就是一個現代文明的聚集地,它不僅承載著現代文明的生産生活環境,更承載著現代文明的生産生活方式和現代文明的先進理念。

    老一輩軍墾人從進疆之日起,就訂立了“不與民爭利”的原則,選擇風頭水尾、條件惡劣之地安營紮寨、開荒生産。自然、歷史的原因,導致兵團職工群眾生産生活條件一直比較艱苦。

    “在有條件的師建立城市,在有條件的團場建立城鎮,讓兵團職工群眾共享現代文明生活。”兵團人奏響了新時期推進城鎮化的宏偉樂章!過去“軍營化”、“火柴盒式”的團場連部,被以現代理念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新型社區替代,“團在林中,房在樹中,人在景中,走在花中”,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兵團城鎮正如散佈在天山南北的顆顆珍珠,發出熠熠光芒。

    小橋、流水、人家,這不是在某個江南小鎮,而是在兵團一師的台州新村。這個由浙江台州對口援建的美麗“新村”,不僅有江南民居風格的住宅樓,錯落有致的小區佈局,寬闊整潔的休閒廣場,還有社區活動中心、圖書閱覽室、安全監控平臺……

    城鎮“三分建、七分管”。三師50團在團部所在地相繼成立了社會服務管理機構、社區管理辦公室,負責公共設施的維護和管理;在住宅小區引進物業管理,使居民享受到城市文明帶來的安全舒適的城鎮生活。

    城鎮不僅改變了兵團人的生活環境,也拓寬了他們的眼界,增長了他們的才幹。

    劉風蘭是十師188團的普通職工。按照城市規劃,她所在的188團成為北屯新區。耕地沒有了,劉風蘭的身份從職工變成了市民,“可除了種地,咱啥也不會呀。”

    在團領導的“點撥”下,她開辦“鄉村農家樂”,當起了老闆。如今,一年的純收入就有30多萬元。

    六師102團三連原連長張錫磊,現在的身份是五家渠市梧桐鎮幸福路社區居委會書記。以前當連長只管生産經營,職工就200多人,現在管一個社區1500多戶、4000多人,面廣事雜。

    “由管理連隊向管理社區轉變,由管理職工向管理居民轉變,過去命令型、企業型、封閉型的管理方式,應逐步改變為法治型、服務型、開放型的管理方式。”張錫磊説。

    以城留人,讓城鎮成為維穩戍邊新堡壘

    人才是兵團事業發展之基、希望所在。可是,有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以來,兵團總人口出現了負增長。

    “第一産業佔主導地位,附加值低,非農産業發展緩慢;城鎮建設水平不高,吸納就業能力弱,人口集聚能力下降。”由住房城鄉建設部去年9月編制的《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城鎮化發展規劃(2012—2020年)》分析稱:兵團以農業為基礎的屯墾戍邊模式,已很難繼續支持其持續發展。

    如何轉變發展方式?如何實現拴心留人?兵團人在苦苦思索。

    在位於阿拉爾市區的一師10團苗木基地裏,紅掌、蝴蝶蘭等花卉姹紫嫣紅,盛開正茂,三四名大學生彎著腰,正認真侍弄著這些花草。“基地建立大學生科技創業園,先後從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院所和高校,引進專業技術人員12名。”10團負責人介紹。據了解,自2010年以來,阿拉爾市以軍墾新城的獨特魅力,已吸引各類人才1190人。

    依託城鎮化,大力擴寬就業平臺,用産業聚集人才,以項目吸引人才,靠事業留住人才。這已成為260萬兵團人的共識。

    “民生為先,安居為要”,兵團在城鎮化建設中,大力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僅去年一年,就累計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16.4萬戶、基本建成12.1萬戶,近30萬人遷入新居。

    建房之外,積極推進道路、供水、排污等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兵團自來水普及率達97%以上,污水處理率達40%以上,集中供熱普及率達50%以上,城鎮綠化覆蓋率達32%以上。

    昔日,軍墾人用“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英雄氣概,感召無數熱血青年在戈壁灘上開拓廣袤良田;如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兵團人又在天山南北築起座座新城,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定居創業!

    維穩戍邊是兵團人肩負的神聖使命,要求兵團時刻牢記“兵”的職責、強化“兵”的意識、提升“兵”的能力。這一要求,不僅體現在兵團加快推進全國一流民兵隊伍建設,也貫穿于其以維穩、戍邊、興疆目標為導向的特色城鎮化道路中。

    在梧桐鎮文化廣場上矗立著一尊雕塑,形為兩棵梧桐樹引來了金鳳凰。“築巢引鳳”,形象概括了兵團人推進城鎮化的美好心願。3年實踐,兵團人書寫了探索特色城鎮化道路的宏偉篇章。眼下,朝著更高的目標,兵團人一路向前,腳步從未停歇……(記者 戴嵐 周朗 楊彥 江日輝 梁昌傑)

 
 
 相關鏈結
· 中廣核與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簽署戰略框架合作協議
· 胡春華朱小丹與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黨政代表團座談
·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戈壁大漠耕耘現代農業
·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民生項目年度投資額達409億元
·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率先在西北地區建成小康社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