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記者張淼)神舟起飛,再赴天宮。充滿挑戰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迎來了“中國運營商”。無疑,“冷清時刻”的國際載人航天也迎來一抹亮色。
回顧人類太空征途,構建往返天地的運輸工具是基礎。沒有核心技術,哪來“飛天夢”的實現?
從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中國航天員邁出太空行走“第一步”,神舟天宮實現“太空之吻”,到中國女航天員翱翔太空……細數神舟飛天路,十年時間,中國已掌握了載人航天的標誌性關鍵技術——航天員出艙和太空交會對接。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10日説,與神舟八號和神舟九號試驗性飛行不同,神舟十號將開創中國載人航天應用性飛行的先河。神十將為天宮一號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
由“試驗”躍升為“應用”、“服務”,中國的“太空高度”越飛越高。
“沒有能力將自己的宇航員送上太空決不可接受”,美國航天局局長查爾斯·博爾登曾這樣表示。但事實卻是,航天飛機退出歷史舞臺後,美國航天受制于經費壓縮和重心轉移,2017年前無力實施載人航天項目,凸顯國際載人航天往返運輸現狀的尷尬。
目前包括美國在內的絕大多數國家,宇航員只能依賴俄羅斯“聯盟”飛船進入太空,俄方的“船票”也即將升至單人7000萬美元的天價。
人類首次進入太空已過去半個多世紀,相比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就執飛天地往返運輸任務的“阿波羅”、“聯盟”飛船和航天飛機,如今太空往返著實冷清。隨著神舟十號的應用性飛行,“聯盟”已不再是人類往返太空的唯一飛船。神舟不僅安全可靠,也更大、更舒適。
除了充當“太空巴士”,神舟十號還將與天宮一號演練自動和手控交會對接,開展空間站建造相關技術驗證。據美國太空網稱,“神舟十號將是中國掌握空間交會技術的最後試驗,這將使中國在2020年左右具備建造和運行大型空間站的能力。”
按照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已具備空間天地往返核心技術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將轉入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建設階段。
從神舟十號應用性飛行,到未來的中國空間站,俄羅斯科技信息網評論説,中國的航天技術最近十年發展迅速,未來全球的空間開發合作將越來越離不開中國參與。
搭起太空往返之路,神舟之船剛剛起航。未來可期的中國空間站,將是人類在太空停泊的一個新港灣,太空舞臺勢必出現更多中國“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