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記者徐博、孫鐵翔)“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是一些人對“拼爹就業”現象的總結。我國今年高校畢業生達到創紀錄的699萬,恰逢經濟增速放緩,在“最難就業年”的背景下,“拼爹就業”更是“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拼爹就業”被曝光的例子不少,但相對於整個高校畢業生群體仍然微乎其微。即便如此,其影響不容小覷。如果高校畢業生進入社會的起點——就業機會不公平,未來何談公平?
在所有“蘿蔔招聘”裏,機關事業單位、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拼爹就業”最令公眾不滿,危害也最大:對國家,它有損政府公信力;對社會,它阻礙階層流動;對個人,它將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招聘用人公開、透明是消除“拼爹”現象的重要手段。國家公務員考試正是因為基本做到了“三公開”,“拼爹就業”的醜聞在這一層面才鮮有耳聞。
統計顯示,2012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6769元,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28752元,前者是後者的近2倍。
除了收入差距,體制內單位在職業穩定性、社會保障、工作環境、勞動強度、社會地位等方面優勢明顯,數百大學生爭搶一個城管或環衛崗位即為佐證。
希望子女衣食無憂、事業有成是為人父母的心願。因此,要想消除“拼爹就業”,應當縮小體制內外、行業、地域的差距,否則即使畢業生不願“拼爹”,家長也會主動“爹拼”。
如果拼搏不如“拼爹”,註定會損傷年輕人對“中國夢”的信念。誰也無法保證每個高校畢業生都能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但全社會應當共同努力,讓他們在追尋夢想的新起點上機會更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