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聞分析:40萬公里公路網如何影響百姓生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6月20日 18時17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記者齊中熙、樊曦、林紅梅)《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20日公佈。據此規劃,到2030年,我國國家公路網總規模約40萬公里。交通出行涉及千家萬戶,此次國家公路網大規模擴容將對百姓生活産生哪些影響?

    緩解交通緊張,縣以上國道全覆蓋

    交通部總規劃師戴東昌説,近年來,我國公路交通的快速發展,有效緩解了運輸緊張狀況,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公路網絡規模結構不斷變化,既有國家幹線路網仍有一些不適應情況。

    一是覆蓋範圍不足。全國還有900多個縣沒有國道連接,18個新增城鎮人口在20萬以上城市和29個地級行政中心未與國家高速公路相連接。二是運輸能力不足。部分國家高速公路通道運能緊張、擁堵嚴重。三是網絡效率不高。

    戴東昌説,我國所面臨的公路交通的壓力,是世界上其他國家不可比擬的。目前我國公路承擔的貨運量是美國的3.7倍,公路貨物的週轉量是美國的2.8倍。今後將面臨更大的交通需求和壓力。

    居民出行方面,目前我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1.1億輛,是1981年的60倍。預計到2030年,交通運輸需求量、主要通道交通量可能還會有3-4倍的增長。

    “總規模40.1萬公里國家公路網由普通國道和國家高速公路兩個路網構成。建成後,全國所有縣級及以上行政區將都有普通國道覆蓋,國家高速公路連接所有地級行政中心及城鎮人口超過20萬的中等及以上城市。”他説。

    普通國道網由12條首都放射線、47條北南縱線、60條東西橫線和81條聯絡線組成,總規模約26.5萬公里。國家高速公路網由7條首都放射線、11條北南縱線、18條東西橫線,及地區環線、並行線、聯絡線等組成,約11.8萬公里;另規劃遠期展望線1.8萬公里,位於西部地廣人稀地區。

    欠發達地區加大扶持力度

    雖然我國公路交通發展迅速,但西部和貧困地區仍是薄弱環節。所謂“要想富,先修路”,許多地區因交通不便難以脫貧致富。

    戴東昌説,公路交通對經濟社會發展不但有服務和支撐的作用,而且有主動引領和先導的作用。所以對於欠發達地區的公路交通,交通運輸等部門始終把它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

    “比如貴州,資源很豐富,但經濟發展比較滯後,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很大程度上是受交通條件制約。基於這一點,在我們公路交通的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始終把統籌不同區域間,特別是欠發達地區的公路交通發展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他説。

    他介紹,在西部和貧困地區,對11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做了專項的交通扶貧規劃。而且把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公路建設作為將來交通建設的主戰場。

    “另外在投資政策上,我們也提高了對這些地區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的投資力度,現在中央掌握的車購稅裏,相當大比例用在了欠發達地區。”戴東昌説。“這次規劃針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情況,又進一步加大了扶持力度。”

    國家公路網規劃建成後,將實現首都輻射省會、省際多路連通,地市高速通達、縣縣國道覆蓋。1000公里以內的省會間可當日到達,東中部地區省會到地市可當日往返、西部地區省會到地市可當日到達。

    普遍服務為主,收費公路約佔3%

    公路交通網越來越發達自然對百姓生活創造便利。但更多的公路是否意味著更多的收費?能不能少點收費公路?這也是百姓所關注的。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基礎産業司司長黃民説:“我們設想,未來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首先有一個基礎,基礎就是不收費的公路。”

    他指出,一個基礎的交通網是由國家公路、省級公路和鄉村公路組成的,要覆蓋所有的行政村、鄉、縣、市、口岸、重要經濟節點,這個公路是不收費的。

    戴東昌表示,按照目前的政策取向,將來我們中國的公路交通是由兩大體系構成:一類是以高速公路為主的收費公路體系,體現高速公路高效、集約這樣一種特徵;除了高速公路之外,原則是以不收費的公路體系為主,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一個普遍的、基礎性的服務。

    “按照這樣一個構想,從長遠看,收費公路佔整個里程的比例大概是3%。其餘97%左右,即絕大部分都是非收費公路體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不斷調整和完善收費公路政策,使它更好地適應發展形勢和發展環境的變化,適應于公路交通發展和建設的需要。”戴東昌説。

 
 
 相關鏈結
· 國家公路網中1.8萬公里展望線路主要分佈在我國西部地區
· 《國家公路網規劃》特點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 我國國家公路網規劃的多個目標和五個基本原則
· 新聞辦介紹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