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7月25日電(記者 王懌文)“這個鹽是3元錢一包。這包要便宜一些,兩元錢。”
11歲的李佩琳正在攤位前招呼客人,一旁7歲的弟弟李林達麻利地扯下一個塑料袋,替客人把鹽裝好。在位於杭州鬧市區的松木場農貿市場,這對來自湖南汨羅的姐弟已經習慣每天到媽媽的調料鋪幫忙。
李佩琳下學期就要上小學六年級,弟弟李林達下學期上小學三年級。姐弟倆的父母10年前從湖南來到杭州為生計打拼,幾年前開始主營油鹽醬醋酒的生意。由於工作辛苦,他們只能把姐弟倆留在湖南老家由奶奶看管。7月初,剛一放假,已經快有1年沒同父母見面的兩個孩子,和老鄉一起坐火車來杭州和父母團聚。
“孩子待在老家沒有什麼地方可以玩,杭州城裏玩的東西畢竟多一些,就是想讓他們過來長長見識。”媽媽吳鳳告訴記者。給兩個孩子買火車票花去近300元,這對於經營利潤極其微薄的調料生意的夫妻倆來説,不算是一筆太小的開支。但是,他們還是堅持讓孩子暑假到杭州來。
因為要幫媽媽照料生意,白天大部分時間,姐弟倆只能待在市場裏。有客人來的時候,兩個孩子有些緊張地站著,認真地回答客人的問題,充滿期待地希望做成每一筆生意。
“一般我負責收錢,弟弟幫我從貨架上拿貨。”李佩琳邊整理抽屜裏的零錢邊告訴記者。李林達則在邊上插嘴:“有時候還有客人會和我們討價還價,想更便宜一些。我就和他們説‘想得倒美’!”
生意不怎麼忙的時候,姐弟倆會靠在店舖裏的坐椅上,津津有味地看電腦裏的電影。中午時分,客人比較少,媽媽吳鳳會帶著姐弟倆去市場附近的一家書店看書。佩琳已經認識很多字,可以安靜地在書店選一本喜歡的書,坐上很久;林達有些坐不住,吳鳳就選一些有趣的繪本給兒子講解。有時,吳鳳自己也會挑一些育兒書籍,拿個板凳認真地學習。
而最讓孩子們感到滿足的是,每天吃過晚飯,只要天氣不錯,爸爸媽媽就會帶著他們去附近的廣場玩耍。佩琳喜歡上了杭州的公共自行車,在爸爸媽媽的指導下,她的騎車技術大有長進。林達在這個暑假學會了新本領:“爸爸教我玩滑板,我這幾天學得特別快,有時候比爸爸滑得都要遠。”這個黑瘦的小男孩,説起這個語氣有些得意。
對媽媽吳鳳來説,雖然一家四口人每天只能擠在只有五六平方米的出租房裏,但一家人難得在一起的暑期時光讓她體會到別樣的美好。“天氣好的晚上,我們都會出去散散步。要是下雨,我們一家人就在房間裏猜謎語。他們説的謎語我和爸爸都猜不中,孩子們就高興地大笑。這樣的日子,真的感覺很幸福。”
吳鳳告訴我們,8月底暑假快結束時,她會親自送兩個孩子回老家,而姐弟倆則希望以後不要再有這樣的分別。
“其實我真的很羨慕其他同學,他們每天放學回家就能見到爸爸媽媽。”李佩琳説這話時,眼眶有些濕潤。李林達沒有姐姐那麼心細,只是一個勁地説:“我想這樣一直和爸爸媽媽在一起,這裡好玩。”
一旁的媽媽有些難受:“如果條件可以了,我還是想回家自己帶孩子。我不願意在外面,不願意跟我孩子分開,真的不願意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