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記者 林暉、董峻)中國氣象局30日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高溫)Ⅱ級應急響應,這也是有史以來氣象部門啟動的最高級別的高溫應急響應。
連日來,全國多地遭受高溫“炙烤”,中央氣象臺已連續4天發佈高溫橙色預警。預計7月30日至8月8日,江淮、江南以及重慶等地仍將出現較大範圍日最高氣溫超過35攝氏度的高溫天氣,其中江南部分地區持續高溫日數可達5至8天,部分城市可突破高溫歷史極值。
根據中國氣象局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當中央氣象臺連續兩天發佈高溫橙色預警,且預計未來3天預警區的大部地區仍將連續達到高溫黃色預警以上標準,可啟動Ⅱ級應急響應。Ⅱ級應急響應也是高溫應急響應的最高級別。中國氣象局要求,各下屬單位及受高溫影響地區氣象部門要根據實際研判進入相應應急響應級別,及時公佈高溫實況,準確發佈高溫預警,提醒公眾做好防範。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當啟動應急響應後,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強值班,密切監視災情,針對不同氣象災害種類及其影響程度,採取應急響應措施和行動。新聞媒體按要求隨時播報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及應急處置相關措施。其中,面對高溫應急響應,各有關部門要做到:
氣象部門加強監測預報,及時發佈高溫預警信號及相關防禦指引,適時加大預報時段密度;了解高溫影響,進行綜合分析和評估工作。
電力部門注意高溫期間的電力調配及相關措施落實,保證居民和重要電力用戶用電,根據高溫期間電力安全生産情況和電力供需情況,制訂拉閘限電方案,必要時依據方案執行拉閘限電措施;加強電力設備巡查、養護,及時排查電力故障。
住房城鄉建設、水利等部門做好用水安排,協調上游水源,保證群眾生活生産用水。
建築、戶外施工單位做好戶外和高溫作業人員的防暑工作,必要時調整作息時間,或採取停止作業措施。
公安部門做好交通安全管理,提醒車輛減速,防止因高溫産生爆胎等事故。
衛生部門採取積極應對措施,應對可能出現的高溫中暑事件。
農業、林業部門指導緊急預防高溫對農、林、畜牧、水産養殖業的影響。
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隨時準備啟動搶險應急方案。
7月30日,北京電網調度控制中心的電腦系統實時監控當日的用電負荷變化。當日,北京電網最大負荷達到1679.7萬千瓦,創歷史最高紀錄,目前整體運行平穩。據國家電網北京市電力公司介紹,受北京持續高濕高溫天氣影響,空調降溫負荷有了明顯增長,這也是此次北京電網負荷出現新高的主要原因。根據電網負荷變化情況,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7月30日將預警應急響應級別由Ⅳ級調整至Ⅲ級,重點是確保主網主設備的供電安全。新華社記者 公磊 攝
截至7月29日南方43個縣市日最高氣溫超40攝氏度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記者 林暉)7月以來,高溫天氣覆蓋我國江南、江淮、江漢及重慶等地的19個省(區、市)。據中央氣象臺監測顯示,截至7月29日,南方共有43個縣市日最高氣溫超過40攝氏度。
其中,浙江奉化(42.7攝氏度)、新昌(42.0攝氏度),重慶豐都(42.2攝氏度)、萬盛(42.1攝氏度)最高氣溫都超過42攝氏度。上海、杭州氣溫也突破40攝氏度,刷新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歷史極值。 >>>詳細閱讀
圖表:我國江南江淮江漢高溫持續 新華社記者 張勳 編制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分析各地罕見高溫三大成因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分析了連日來各地罕見高溫的三大成因。
何立富説,副熱帶高壓是影響夏季天氣的主要系統。今年不僅副高控制南方地區的時間長,副高本身的強度也偏強,再加上沒有強有力的颱風來與副高對抗,這使得一些地方出現了比較極端的高溫天氣。
他説,造成這種罕見高溫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三點:
首先,長江中下游梅雨期與歷年相比較短,出梅較早,副熱帶高壓從7月上旬便開始持續控制長江中下游地區,受下沉氣流的影響,天氣晴朗少雲、太陽輻射強、大氣濕度大,天氣潮濕悶熱。 >>>詳細閱讀
熱、熱、熱 高溫“烤驗”中國 專家提醒防暑降溫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新華社記者) 熱!熱!熱!7月以來,我國多地出現35℃以上持續高溫天氣,多地拉響了高溫紅色或橙色警報。記者近日深入街頭巷尾、建築工地等場所,感受高溫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
30日下午1時左右,記者在上海街頭做了個高溫實驗,將約100毫升的礦泉水倒入平底鍋,並將平底鍋放置在路面上,約1小時後,平底鍋中的水在陽光的照射下完全蒸發。 >>>詳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