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8月24日電(記者 王大千)我國唯一生態畜牧業國家級實驗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生態畜牧業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自2011年8月啟動運行以來,通過草場綜合治理、集約化經營等途徑促進生態畜牧業良性發展,實驗項目覆蓋區初步實現草畜平衡,三年累計完成産值20億元。
擁有5.47億畝天然草原的青海省,是我國五大草地畜牧業發展基地之一。針對長期以來的過度放牧、草場退化等問題,2009年10月,經科技部聯合國家發改委等17個部委共同評審通過,青海省在三江源地區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設立國家級生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旨在通過科技引導、改革創新和示範帶動,促進實驗區乃至整個青海省經濟、社會及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青海省科技廳廳長解源介紹,總投資137.77億元的實驗區面積4.4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4.92萬人,共實施10大類30項重點工程。近3年來,重點探索發展了牧場主導型和科技園區引導型的“種草養畜”産業化開發模式,完成了“飼草料生産基地建設——優良牧草草産品産業化加工——飼草資源高值利用——規模化牦牛和藏係綿羊健康養殖——有機肥生産還田——高原特色畜産品加工”為一體的産業鏈培育。
截至目前,實驗區已建成50萬畝優質飼草料生産基地,自主開發了國內領先的草顆粒和草塊加工生産線,成功運用包裹青貯技術加工優質青貯飼料2080噸,年生産20萬噸優質牧草。與此同時,規模化養殖牛羊50萬隻、牦牛10000頭,建成3個有機養殖示範村(基地),並建立有機畜産品可追溯體系,年加工有機(綠色)畜産品1000噸以上。
據了解,實驗區還通過草場全部分割圍欄、劃區輪牧等措施推進資源節約型生態畜牧業發展模式,目前,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74平方公里,防治沙漠化面積570萬畝,實現禁牧233萬畝,完成減畜38萬個羊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