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統計局社科文司首席統計師解讀文化産業統計數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8月26日 15時37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新華社記者 劉錚)國家統計局26日公佈了2012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産業法人單位增加值的測算結果。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統計局社會科技和文化産業統計司首席統計師關曉靜,對這次發佈的文化産業統計數據進行了解讀。

    文化産業實現了較快增長

    問:從國家統計局近幾年發佈的文化産業統計數據看,我國文化産業發展勢頭如何?對國民經濟發展起到了怎樣作用?

    答:依據《文化及相關産業分類(2012)》新標準進行測算,2012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産業法人單位實現增加值18071億元,佔當年國內生産總值(GDP)的3.48%。

    2005年至2011年間,我國文化及相關産業法人單位增加值現價的年平均增速為23%,高於同期GDP現價增速6.6個百分點,法人單位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由2004年的1.94%逐年提高到2011年的2.85%。

    我們對2011年數據按照新分類標準進行了同口徑修訂,將2011年文化及相關産業法人單位增加值修訂為15516億元,與當年GDP之比修訂為3.28%。這樣,2012年文化及相關産業法人單位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2個百分點,增加值現價比上年增長了16.5%,比同期GDP現價增速高出6.8個百分點。

    通過這些數據可以看出,近十年來我國文化産業發展規模從小到大,發展勢頭良好,整體實現了較快增長,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穩步提高,對整個國民經濟的貢獻逐年加大。

    文化體制改革有力促進文化産業發展

    問:近年來文化産業較快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答:文化産業之所以能夠較快發展,主要是因為黨的十六大以來的文化體制改革有力地促進了我國文化生産的發展。

    首先,文化體制改革區分了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産業,推動一大批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成為合格的獨立市場主體,極大地激發了內部活力和市場競爭力,成為引領文化産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3年4月,我國共有文化及相關産業法人單位69.8萬家,其中經營性企業法人60.7萬家,公益性事業法人(包括社團、基金會)9.1萬家。

    其次,文化體制改革大力推動文化企業以資本為紐帶兼併重組、整合資源,支持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政策許可的文化産業領域,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的積極作用日益發揮,文化産業結構不斷優化。

    第三,文化體制改革帶動了文化與科技、商貿、旅遊、金融等的深度融合,推動了文化業態更新和産業轉型升級,為文化産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四,文化體制改革中不斷完善各項政策,持續加大財稅、金融、工商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為文化産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法制環境和政策環境,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力度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文化産業良性發展的體制機制逐步建立,促進了社會主義文化全面繁榮發展,提升了我國文化軟實力。

    按照國家統一標準對文化産業進行統計

    問:國家統計局這次發佈的統計數據是“文化及相關産業法人單位增加值”,請解釋一下統計口徑。

    答:研究文化産業發展,首先要明確統計和研究的對象。2003年,中宣部會同國家統計局等部門共同開展了文化産業統計課題研究,國家統計局于2004年頒布了《文化及相關産業分類》,第一次明確了我國文化及相關産業的統計範圍、層次、內涵和外延,作為國家統計標準實施。國家統計局去年頒布了修訂的《文化及相關産業分類(2012)》,這次是第一年按新的分類對文化産業增加值進行測算。

    “法人單位”是指測算的2012年文化及相關産業增加值只包括從事文化及相關産業活動的法人單位的數據,不包括非文化法人所屬的從事文化及相關活動的産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的數據。由於數據收集手段的限制,國家統計局只在經濟普查年份測算全部文化及相關産業活動的增加值。

    問:有些國家和地區使用“創意産業”或“文化創意産業”等名稱,包括我國部分省市也在使用與國家統計局不一樣的名稱,怎麼看這一現象?

    答:文化産業總體上來説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各國都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使用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和統計範圍。我國《文化及相關産業分類(2012)》的修訂參考借鑒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統計框架(2009)》。

    文化創意的確是文化産業的重要內容。我國《文化及相關産業分類(2012)》將“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單獨設為一個大類。國內很多地區希望根據地方特色,建立自己的統計範圍和標準,為當地文化産業發展決策服務。但這些地方規定的標準和範圍不同,相互之間不太可比。首先要按照國家統一標準規定的範圍進行統計,並由國家統計局進行審核認定,以保證數據的規範和質量,保證各地區數據的可比性。

    文化産業成為經濟支柱性産業的目標有望實現

    問: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可否對我國文化産業的前景做一個預測?

    答: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的目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客觀需要。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的標誌,是産業創造的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5%以上。從近十年我國文化産業發展的態勢看,2004年我國全部文化産業增加值為3440億元,佔GDP的2.15%,而2012年僅文化産業法人單位創造的增加值就突破了1.8萬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了3.48%,我國文化産業的發展速度相對較快,所佔比重不斷提高,正向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的方向邁進。

    目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推動文化産業大力發展,將其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之一,對促進我國産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文化産業作為朝陽産業、綠色産業,對於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發展質量、堅持可持續發展具有獨特優勢。文化産業與多個傳統産業和新興産業緊密融合,有效提升了相關産業的文化附加值。其次,大力發展文化産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需求,也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大舉措。

    只要保持目前的發展勢頭,文化産業在2020年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的目標有望實現。

 
 
 相關鏈結
· 我國文化産業法人單位增加值2012年增長16.5%
· 李強強調要把發展文化産業擺上戰略性全局性位置
· 雲南舉辦文化産業博覽會
· 福建省上半年文化産業形勢分析座談會在福州召開
· 去年雲南文化産業增加值達635億 成新興支柱産業
· 福建香港兩地將在文化産業展開深度合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