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公車·公交·公平--城市“擁堵費”問題追蹤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9月03日 20時59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3日電(“新華視點”記者 趙仁偉、陸文軍、倪元錦、李有超)連日來,一些城市收取機動車“擁堵費”的呼聲再起,特別是北京研究制定相關政策的消息,引起了社會輿論的高度關注。

    分析人士指出,“收費治堵”在不少國家取得了明顯成效,這一政策能否“洋為中用”?首先需要面對的是公車和公交問題。

    治理城市擁堵,公車首當其衝

    近年來,公車數量增加給城市交通帶來了很大衝擊。據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估算,中國全口徑公車總數可能超過400萬輛,“即使一個西部不發達地區的小縣城,公車可能也有幾百輛,如此膨脹的速度,再多的道路資源也不夠。”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某央企的一輛公車,一年時間跑了近10萬公里。“有時候一天跑三四百公里,比出租車都多,反正都是公家報銷,使用者也不心疼錢,進進出出都用車,公事私事分不清。”駕駛員告訴記者。

    據分析,公車改革如果不推進,大量公車依然消耗公帑、暢行無阻,收取“擁堵費”的抑製作用很有限,不僅影響了私家車同行的公平性,也會減少治堵措施的效果。

    對於即將到來的“擁堵費”政策,各方意見不一。支持者認為這符合市場化治堵原則,誰佔用道路資源就需要付出成本。

    但反對者認為,該開車的人還得開車,收費並不能有效減少汽車使用,只會增加消費者負擔。

    一位車主表示,現行的停車收費比較混亂,有人收錢卻沒人管理,“停車收費問題都沒弄好,又要收擁堵費,實在不合理。”

    “擁堵費不能想收就收。”律師劉家輝説,“收來的錢是否用於治堵,還是借治堵進行收費斂財?”

    搖號指標下降,公交能否跟上?

    據了解,北京為了控制機動車保有量,明年起小客車搖號指標將下降。

    “我都等了兩年多了,現在看希望越來越渺茫。”聽到這一消息,北京市民王洋十分失望。

    2013年6月份購車搖號數據顯示,個人申請者已超153萬人,中簽率約為1:83,也就是説83個人中才有一人中簽。

    到今年7月,北京機動車保有量已達535萬輛,總量控制勢在必行。“控制總量大家能理解,但是需要提供方便的公交服務。”劉家輝説。

    公交優先問題亟待解決。同濟大學交通工程系主任楊曉光認為,必須從城市規劃、道路設置、公交服務等方面全方位改進,提供真正便利快捷的公交,讓出行者減少開車的必須性。

    事實上,我國許多城市的規劃不合理,“攤大餅”的發展模式,導致公共交通無論如何發展,都難以滿足熱點交通需求,供需矛盾越來越大,今後必須考慮到規劃與公交優先,才能緩解擁堵問題。

    楊曉光説,大力發展軌道交通是解決城市公交的真正出路,包括北京、上海都提出了800公里以上的地鐵規劃,但建設難度和成本也在不斷上升。

    中國汽車工業諮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認為,在東京,地鐵出行率達80%,北京離這個目標還很遠,必須加快地鐵路網建設。

    實施限行政策,損失如何補償?

    北京市提出,2013年底前研究完善並出臺小客車分區域、分時段限行相關政策,力爭2014年實施。

    北京市交通委委員容軍解釋説,目前採取的高峰時段區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對於緩解交通擁堵和改善空氣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將全面評估該措施的實施效果,研究完善和調整現行政策的具體措施。

    據北京環保部門測算,每日停駛機動車90萬輛,污染物總量每日減少168噸。北京市環保局機動車排放管理處處長李昆生説,控制機動車使用是特大城市控制污染的必要之舉,比如首爾機動車擁有量達700萬輛,但人們主要靠公交出行。

    專家認為,簡單地限行政策加重了公民出行的不便,也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通過行政措施限行,相當於限制了公民財産權的使用,是不合理的,應該進行補償,體現公平。”劉家輝説。

    環保部門表示,機動車排放是北京市第二大污染源,其排放的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約佔全市排放總量的58%、40%,其形成的PM2.5約佔PM2.5來源的22.2%。

    “治理機動車排污,重點應該是出租車、公交車、大客車。”賈新光説,一輛大貨車相當於上百輛小車的污染排放,應該抓緊對貨車執行國五排放標準。

    一位姓劉的車主告訴記者,每年車檢時,監測站附近有一些“黃牛”,只要交三五百元,對方就可保證檢測過關。

    中國環境科學院專家岳欣説:“單車污染物不合格的車排放有可能是合格車的幾十倍。要採取嚴格的技術手段和懲罰措施,確保尾氣監測不走過場。”

 
 
 相關鏈結
· 北京、上海兩地研究徵收擁堵費引起普遍關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