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9月7日電(記者覃星星)地處南國邊陲的廣西,利用其沿海、沿江、沿邊的獨特區位優勢,努力對接東盟鐵路,在中國-東盟合作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區域合作,交通先行。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中,廣西鐵路充分發揮“國民經濟大動脈”的地位和作用,通邊達海,多拉快跑,加速對接東盟。
處於中越邊境線上的廣西憑祥距越南首都河內僅167公里,從1955年8月1日起,就開辦了中越鐵路國際聯運業務。1996年2月14日,中越國際聯運恢復。2003年,中國—東盟博覽會落戶廣西南寧,自由貿易區“早期收穫”計劃實施,一些産品實行零關稅,憑祥鐵路口岸貨物運輸迎來新的春天,當年鐵路口岸進出口貨物達到24.8萬噸,同比增長55%。為滿足出口貨物運輸需求,南寧鐵路局按照多於實際需求的原則來安排每天過境貨物運輸計劃,提前開闢更大的出口通道。
2007年,廣西憑祥火車站進出口貨物達到107.8萬噸,首次突破百噸大關,同比增長57%。如今,出口到越南的機械、鋼材、建材、化肥等和從越南進口到國內的礦産、農産品等紛紛湧來,火車站每天開行3趟過境貨物列車,每年出口物資在50萬噸左右。每天,國際列車都從沉寂古老的友誼關穿過,廣西憑祥也由此變成中國南部邊境對越貿易最大的陸路口岸。
與此同時,北部灣港口鐵路再現“海上絲綢之路”的繁忙。廣西北部灣是西南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2009年12月,經交通運輸部批准,北海港、欽州港、防城港三港有效整合成“北部灣港”,港口發展邁上新臺階。2011年,北部灣港口吞吐能力達到1.37億噸,首次超過億噸。2012年,北部灣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74億噸,貨物吞吐量增幅躍居全國沿海港口的前列,再現“海上絲綢之路”的繁忙,在中國—東盟海上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條鐵路就是一條經濟走廊。2010年2月,廣西德(保)靖(西)鐵路開工建設,2013年5月18日,線路開通運營。它的開通運行,為龍邦口岸進口的越南鐵礦、煤炭貨源運輸以及中越經貿往來等開拓了新的鐵路通道,構成廣西與東盟間的另一條國際貨物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