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養老打破“包辦”格局 讓社會資本“唱大戲”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9月13日 18時52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記者崔靜、史競男、華春雨)《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13日正式對外公佈,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逐步使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體。業內人士指出,意見的出臺,釋放出了政府要打破“包辦”格局,讓社會資本在養老服務市場中“唱大戲”的強烈信號。

    求解民辦養老機構“用地難”“運營難”

    “政策一大堆,落實難到位”,是不少民資養老機構在創立、運行中面臨的窘境。民資介入養老機構不但飽受土地難尋的困擾,中央和地方都有明文規定的水、電、煤、熱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也難見落實。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表示,國務院此次出臺的意見,在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市場的土地、稅收、補貼等關鍵要素上都實現了突破。

    ——民間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與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享有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可以依法使用國有劃撥土地或者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對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建設要免徵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對營利性養老機構建設要減半徵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制定和完善支持民間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可根據養老服務的實際需要,推進民辦公助,選擇通過補助投資、貸款貼息、運營補貼、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服務機構,開展養老服務。

    在緩解“用地難”方面,意見還責成國土資源部儘快“制定支持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土地政策”。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詹成付表示,隨著支持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土地政策的出臺,養老方面的土地供應瓶頸有望逐步破除。

    對於如何避免企業利用優惠的土地政策“以辦養老為名、行房地産之實”,詹成付表示,民政部正在與國土資源部制定相關政策,防止此類情況發生。

    探索養老機構“公建民營”之路

    在目前現有的全國4萬多家社會養老機構中,公辦養老機構約有3.15萬家,約佔養老機構總數的75%。然而,不少公辦養老機構效率較低,管理不善,亟待改革。

    此次出臺的意見明確提出,開展公辦養老機構改制試點,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積極穩妥地把專門面向社會提供經營性服務的公辦養老機構轉製成為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政府投資興辦的養老床位應逐步通過公建民營等方式管理運營,積極鼓勵民間資本通過委託管理等方式,運營公有産權的養老服務設施。

    “這為搞活公辦養老機構,充分發揮其作用,指明了方向。”詹成付説,“公辦”不意味著就要“公營”,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就是探索養老機構“公建民營”的路子。

    他同時透露,民政部將根據意見要求,在今年年底前制定出關於公辦養老機構改制試點的方案,從部分省份開始試點,讓公辦養老機構更好地發揮作用。

    根據此次出臺的意見,各地公辦養老機構要充分發揮托底作用,重點為“三無”老人、低收入老人、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無償或低收費的供養、護理服務。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要實用適用,避免鋪張豪華。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副司長王素英説,這些論述進一步明確了政府的兜底職責,對城鄉困難老年人而言是利好消息。

    試點金融養老、以房養老

    金融養老、以房養老,是國外較為普遍的養老模式,但在我國才剛剛起步。

    此次國務院出臺的意見提出,逐步放寬限制,鼓勵和支持保險資金投資養老服務領域。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

    詹成付表示,這對於老年人、保險公司來説都是利好消息,如果試點成功,對於解決老年人的養老資金問題、盤活已有房屋資源、擴大保險公司業務都有積極意義。

    此外,意見還鼓勵各地先行先試,在財政、金融、用地、稅費、人才、技術及服務模式等方面進行探索創新,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為全國養老服務業發展提供經驗。

    黨俊武表示,國務院出臺的意見在養老服務資源配置上厘清了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有助於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將引導養老服務業進入一個新的春天。

 
 
 相關鏈結
·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 陜西省出臺意見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
· 衛生計生委:完善村醫養老政策 提高村醫待遇
· 全國智慧化養老專家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召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