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 金秋九月,文化部組織和安排了2013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第二屆中國西部交響樂周等一系列文化活動,文藝園地涌現出一批新人新作,為廣大群眾奉獻了一道豐盛的節日文化大餐。
由文化部主辦的2013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自8月開幕以來,9個文化部直屬藝術院團已在首都各大劇場連續演出近30台優秀劇目,演出場次超過60場,觀眾近10萬人。文化部藝術司有關負責同志介紹説,本次演出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集中展示國家藝術院團藝術水準和精神風貌,堅持面向市場、面向群眾,堅持公益性和低票價原則。
京劇《洛水伊人》、《杜鵑山》,話劇《紅岩魂》、《大宅門》,舞劇《孔子》,歌劇《女武神》、《紅幫裁縫》,民族樂劇《印象·國樂》、芭蕾舞劇《天鵝湖》、《堂吉訶德》,音樂會《春之祭》、歌舞《水墨中華·雅》……一台臺精彩劇目輪番亮相,讓觀眾驚喜連連。話劇《紀念碑》闊別多年後重返舞臺,十幾場演出座無虛席。演出結束後,很多觀眾遲遲不肯離場,劇組為此專門舉行了“演後談”,讓主創人員和觀眾充分互動。民樂劇《印象·國樂》首演時,一名觀眾感慨:“原來,真正的‘中國好聲音’在這裡,沉睡在我們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寶貴遺産裏。”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歌舞晚會《天涯若比鄰》徹底改變了人們對大型歌舞晚會喧鬧豪華的印象,達到了簡約而不簡單的藝術效果,被讚為一台真正的“節儉型”晚會。京劇《杜鵑山》演出結束後,一位王姓觀眾激動地説:“時隔這麼多年,今晚的演出又把我帶到了青年時代。欣賞如此高水平的演出,是一大幸事、樂事。”
在寧夏銀川,來自寧夏、陜西、甘肅、新疆、重慶、雲南、內蒙古7個西部省(區、市)的8支專業交響樂團、600余名演奏家匯聚一堂,參加由文化部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西部交響樂周。從9月21日至28日,參演樂團在為當地觀眾奉獻8場精彩交響樂音樂會的同時,還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到銀川及周邊地區的廣場、學校、社區,開展了7場“三進”演出活動。
到賀蘭縣文化廣場演出時,昆明聶耳交響樂團派出了80余人的龐大演奏隊伍,並精心安排了《法蘭多拉舞曲》、《音樂之聲》集錦等旋律性強、通俗易懂的曲目,吸引了許多以前很少接觸交響樂的觀眾。團長李平昌説:“為基層群眾服務是我們團的一貫做法。在雲南,我們每年到各地州公益演出近百場,有的邊遠地區道路不通,車進不去,演奏家就自己拿著樂器、踏著泥濘走過去。”一位吳姓觀眾説:“平常對鋼琴曲感興趣,對於交響樂還不知道應該怎麼欣賞,在賀蘭縣第一次看到專業交響樂團的演出,這種感覺真是太好了。”在廣場旁邊開飯館的劉老闆抱著孫子趕來,説自己很喜歡交響樂,“最愛聽的就是《長征組歌》和《黃河大合唱》。”
在寧夏農業學校,甘肅省歌劇院交響樂團和寧夏演藝集團歌舞劇院交響樂團為1300多名師生演奏了《卡門》、《魯斯蘭與柳德米拉》等經典曲目,同時還向學生們展示了每一種樂器的特點和音色,讓學生從認識樂器開始踏入交響樂之門。寧夏農業學校副校長安青説:“這是交響樂團第一次來我們學校。我們是中專學校,學生年紀比較小,通過高雅音樂的熏陶,能加深學生的文化底蘊、開闊學生的眼界,也有利於校園文化的建設。”16歲的旅遊學院學生馬琳説:“以前只喜歡聽流行音樂,沒想到交響樂也這麼吸引人。今天演奏的樂曲都很好聽,聽了心情特別激動。”
這些活動不僅展示了我國西部交響樂發展的優秀成果,豐富了西部地區人民群眾的節日文化生活,而且有力促進了西部地區交響樂藝術的普及提高,真正成為了“音樂的盛會,人民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