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連年豐收之後怎麼辦?為進一步挖掘增産潛力,促進糧食生産穩定發展,農業部今年在總結高産創建成功實踐的基礎上,組織開展了糧食增産模式攻關,集成組裝了58個區域性、標準化高産高效技術模式。按照相應的技術模式圖操作,農民種田更輕鬆省力。據測算,示範區域産量將超過現有大田産量的20%。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葉貞琴表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農業生産力和生産關係都處在變革的關鍵期,適應這種變化,需要集成推廣以機械化為載體的區域性、標準化高産高效模式,推進糧食生産的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糧食增産模式攻關就是高産創建的“升級版”,是將各地萬畝示範片的成熟模式進行完善配套,對薄弱環節和技術瓶頸開展科技攻關,在更廣範圍、更大面積推廣普及。
據介紹,58個糧食高産高效技術模式涵蓋了東北、黃淮海、長江中下游、西南西北4大區域,29個糧食生産優勢區域,涉及玉米、小麥、水稻、馬鈴薯、油菜5大作物。這些模式注重農藝與農機相結合,以機械化為平臺,對適合農機作業的品種和栽培技術進行定性描述,對作業機械和作業指標進行定量表達,形成從種到收套餐式的組合,便於農民選擇應用。
在分析了每種區域性、標準化技術模式投入産出效益的基礎上,按照使種糧農戶達到城鎮居民戶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為標準,農業部提出每個技術模式適宜的經營種植規模。
據了解,今年秋冬種,農業部將率先在河北、山東、河南、安徽4省,開展7個小麥區域性、標準化高産高效增産技術模式示範;在江蘇、江西、湖北、湖南、四川5省,開展7個油菜區域性、標準化高産高效增産技術模式示範。(記者 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