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0月14日電(記者吳曉穎、海明威)“今後20年是我國製造業實現由大到強,在創新和綜合競爭力方面進入世界前列的絕佳發展機遇期。”14日在四川綿陽舉行的“中央企業科技創新管理培訓班”上,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表示,該院組織50多位院士和100多位專家,經過半年多研究的初步結果認為:中國將可能在2020年進入製造強國行列。
周濟介紹説,中國工程院自今年1月啟動並開展的《製造強國戰略研究》經過半年多的研究形成了初步研究成果,明確了我國成為製造強國的階段性目標和各項指標,提出在2020年進入製造強國行列的指導方針和優先行動。認為“中國將可能在2020年進入製造強國行列”。
周濟説,近年來,中國製造業迅猛發展,總體規模大幅提升,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不僅對國內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成為支撐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據統計,2012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為130692億元,約佔全球製造業的20%。
雖然我國已成為世界製造大國,但還不是製造強國,部分産業産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問題突出,資源、能源、環境和市場的約束成為國內製造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製造業在整體素質、競爭力方面還有很大差距,大多數産業尚處於價值鏈的中低端。周濟舉例説,一部蘋果手機的批發價約是179美元,其中日本、德國、韓國分別能取得34%、17%、13%的分成,中國只能拿到3.6%、約6.5美元。
中國工程院經研究發現,雖然中國製造整體水平與美國等製造業強國相比,在全員勞動生産率、增加值率、創新能力方面還有一定差距,但中國製造業在市場需求、産業基礎、人才隊伍建設、自主創新等方面已經具備建設製造強國的基礎與優勢。
周濟説,中國工程院的這份研究預測結果表明,中國建設製造業強國進程可分為三個階段:2020年中國製造業綜合指數預計可達德國20世紀60年代末、日本80年代後期的水平,進入製造強國行列;2035年中國製造業綜合指數超過德國、日本2012年的水平,總體上成為名副其實的製造強國;2050年中國製造業綜合指數可望達到德國、日本當期水平,成為具有全球引領影響力的製造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