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訪談:為億萬城鄉居民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談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 江國成)《國務院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14日正式公佈。健康服務業具體包括哪些領域?它和正在推進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有什麼關係?為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我國提出了哪些主要任務?記者14日就這些問題採訪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
問:健康服務業具體包括哪些領域?
答:健康服務業覆蓋面廣、産業鏈長,《意見》作為我國首個健康服務業的指導性文件,從我國國情出發,借鑒國外經驗,明確提出了健康服務業的內涵外延,即以維護和促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為目標,主要包括醫療服務、健康管理與促進、健康保險以及相關服務,涉及藥品、醫療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産品等支撐産業。
問: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
答:在世界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健康服務業已經成為現代服務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産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例如美國健康服務業規模相對於其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超過17%,其他OECD國家一般達到10%左右。
比較而言,我國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但由於處於起步階段,除産業規模較小、服務供給不足外,我國健康服務業還存在服務體系不夠完善,監管機制不夠健全,開放程度偏低,觀念相對滯後等問題,供給不足與資源浪費現象並存,需要把握機遇,採取有力措施,促進健康服務業快速協調發展。這不僅是保障人民群眾基本健康服務,滿足多樣化、多層次健康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質的迫切要求,也有利於擴大內需、增加就業,轉變發展方式,對改善民生、穩定增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問:當前為什麼要出臺《意見》,發展健康服務業和正在推進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有什麼關係?
答:健康服務業圍繞著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提供服務,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經濟發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階段,已經對發展健康服務業提出了客觀需要。同時,新一輪醫改取得階段性成效,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得到一定保障,也為健康服務業全面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和現實可能。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發展健康服務業,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和水平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與深化醫改的宗旨是一致的,二者各有側重,又相輔相成。深化醫改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重在保障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強調政府主導,調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發展健康服務業著眼于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涵蓋基本與非基本健康服務,主要面向社會和市場主體,要求政府引導,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非基本的健康服務由市場提供,一些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也可以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實現。
問:國家為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提出了哪些基本原則?
答:發展健康服務業要在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健康服務需求的基礎上,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政策引導,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力引入社會資本,著力擴大供給、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消費能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為轉型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創造必要條件。
《意見》提出了三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以人為本、統籌推進。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和水平作為健康服務業發展的根本出發點、落腳點,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區分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務,實現協調發展。統籌城鄉、區域健康服務業資源配置,促進均衡發展。二是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驅動。強化政府在制度建設,規劃和政策制定及監管等方面的職責。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激發社會活力,不斷增加健康服務供給,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三是堅持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強化科技支撐,拓展服務範圍,鼓勵發展新型業態,提升健康服務規範化、專業化水平,建立符合國情、可持續發展的健康服務業體制機制。
問:請問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健康服務業的具體發展目標是什麼?
答:在綜合分析人民群眾健康服務需求,以及我國健康服務業發展現狀和前景的基礎上,《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週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業體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環的健康服務産業集群,並形成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基本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需求。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以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