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青島10月17日電(記者 吳登峰、王東明)海軍北海艦隊複雜電磁環境下導彈實射研練17日在黃海海域舉行,100多艘艦艇、30余架飛機以及岸導兵力參研。這次研練“寧要貼近實戰的低分、不要脫離實戰的高分,寧要貼近實戰的低命中率、不要脫離實戰的高命中率”,深化研練複雜電磁環境下體系融合預警、並行同步指揮和制信息作戰、制空作戰、制海作戰、綜合抗擊多方向多導彈攻擊等難重點內容,呈現出10大亮點。
——研練全程“背靠背”。研練中紅藍雙方“背靠背”擬制方案,自行制訂通信密語實施密語指揮,設真設全對抗練兵條件。藍軍採取什麼樣的打法、運用什麼樣的戰術,紅方一概不知。
——摸不準的“T”時刻。在軍事演練中,“T”時刻代表著開始時間,每一項課目的演練,都精確到分秒。而這次研練,“T”時刻不預設具體時間,由指揮所根據實時戰場態勢,研究把握作戰時機,臨時確定打擊時刻,減少了研練的計劃性協同,增加了隨機性環節。
——開設空中指揮所,實現扁平化指揮。堅持“最短流程、最高效率”原則,採取集中指揮與委託指揮相結合的方式組織研練,在預警機、警戒機上首次開設空中指揮所,直接指引、引導航空兵制空作戰和對海突擊;授予各兵力群指揮所對空防禦自主指揮權,以便於戰機準確捕捉、行動高效協同、威脅及早處置,深化研究信息化條件下“扁平化”作戰指揮模式。
——多型新裝備參演。剛剛入列的新型護衛艦大同艦納入這次主訓兵力,參加合同突擊任務,以重大研練活動為平臺和抓手,推進新質戰鬥力加快生成。海軍還首次在戰場環境下實射新型空艦導彈。多艘驅、護艦,潛艇,艦載直升機以及多種型號導彈在複雜電磁環境的海戰場上進行多課目、高難度、大強度的運用,以全面提高裝備的實際作戰性能。
——信息作戰紅弱藍強,海戰場實施不對稱攻防。我海軍還無遂行信息條件下作戰經驗。為了加大研練的難度和深度,所有岸基的信息對抗兵力都加強給藍方。藍方信息作戰兵力裝備數量和性能,數倍于紅方兵力,對紅方空中、水面和岸上兵力實施全頻域、大功率干擾壓制,力求致盲紅方信息感知和傳輸系統。
——實施電子對抗條件下的精確攔截防空。這次研練圍繞複雜電子環境下的目標獲取與穩定跟蹤、超低空目標攔截等課題展開。為保障制空研練,靶彈設置超低空巡航、水平變軌、垂直變軌和伴隨式、支援式干擾等複雜目標,增加了搜索發現和精確截擊難度,在複雜苛刻的實戰條件下錘煉部隊打贏能力。
——應對導彈飽和式攻擊,強化大型混合艦艇編隊防空反導作戰研究。這次重點研練海上機動作戰編組綜合防空反導問題,立足海上機動作戰編組遭遇敵導彈攻擊的複雜困難情況,組織多型多艘驅、護艦組成編隊,使用艦空導彈、艦炮和電子戰武器,分多波次綜合抗擊多個方向、多枚同時來襲導彈攻擊,深入研究海上作戰編組預警組織、指揮協同、火力運用的模式和方法。這次攻擊導彈的數量和方位,均比2012年大幅提升,防空反導的難度明顯增加。
——實射導彈創海軍歷次研練之最。新型空空導彈、反艦導彈、防空導彈等多型導彈悉數亮相。研練中,導彈攻擊的水面目標不僅加裝有源、無源、舷內、舷外干擾,還可實施高速機動,具備隱身性能;導彈攻擊的空中目標,裝有紅外和有源干擾設備,由藍方編隊在一定時間段和區域內自行確定靶彈發射時間、方向、數量和彈種順序。以此,最大限度深化導彈武器全功能開發運用和效能檢驗。
——全程引入評分機制,紅藍對決結果可期。依據攻防對抗效果對紅藍雙方進行打分評判。在防空反導課題研練中,藍方來襲導彈時間、航向、攻擊方式、干擾及抗干擾方式完全未知;紅方在研練區域內隊形由群指自主決定,抗擊目標由指揮員根據戰場環境,實時分配、自行決定。通過引入評分機制,調動了雙方參訓積極性,徹底改變了以往紅勝藍敗的格局。
——成立“軍地海戰場管理指揮所”。這次研練轉變以往掃海警戒的習慣做法,引入地方海上執法力量成立“軍地海戰場管理指揮所”,建立海上警戒攔截區,設置作戰情節組織軍地力量實施聯合海上封控和警戒攔截,研究探索未來作戰中海上封控管制的組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