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記者袁震宇 劉莉莉 熊爭艷)過去一週,“周邊外交”成為中國輿論的一個熱詞。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開;俄羅斯、印度、蒙古國三個周邊國家的總理到訪中國。
這兩個最新動態意味著什麼?
觀察人士認為,這預示著中國將以更大的力度推進周邊外交,中國同周邊國家的關係將進入新的境界,中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可望迎來更加有利向好的環境。
謀局:頂層規劃,多元並舉
近年來,伴隨著國際格局的深刻調整,亞洲出現多種複雜因素,中國周邊環境發生了一系列變化,特別是周邊外交的戰略意義更加凸顯。如何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周邊外交,擺到了中國領導層的面前。
近日召開的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從戰略高度對周邊外交作出了全局規劃。中國周邊外交的頂層設計已經清晰。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指出,思考周邊問題、開展周邊外交要有立體、多元、跨越時空的視角。
中國領導層經略周邊外交的新視界引人關注。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認為,“立體”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要超越傳統的周邊國家概念,陸地的、海洋的鄰國都要考慮。“多元”代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人文等方面都要統籌,做出綜合判斷。“跨越時空”意味著不僅看現狀,也從歷史角度來比較,更從現在對將來進行推斷。
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是中國周邊外交一向秉持的原則。在曲星看來,習近平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首次提出的“親、誠、惠、容”四字理念,頗具新意。
曲星將這四個字解讀為:血緣聯絡,以誠待人,惠及周邊,包容容忍。
觀察人士認為,這從更深層次闡釋了中國周邊外交工作中多元並舉的思路:發展睦鄰友好關係,編織共同利益網絡,擴大社會民意基礎,增強親和力、感召力、影響力,爭取更多朋友和夥伴。
佈局:固本強基,全面提升
事實上,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召開前,中國的周邊外交已是異彩紛呈,為未來的周邊外交進一步提速奠定了良好基礎。2013年,中國領導人在周邊開展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動,從雙邊、多邊等各層次,從政治、經濟、人文等多領域,推進合作,成果豐碩。中國的周邊外交佈局日益清晰。
——高層互訪增進政治互信。
從俄羅斯到印度,從中亞到東南亞,中國領導人密集出訪,為中國與鄰國的雙邊關係發展再添正能量。
今年也是中國喜迎八方來客的一年。4月參加博鰲亞洲論壇的12國領導人中,有7個來自周邊國家;韓國總統樸槿惠6月來訪;10月,俄印蒙三國總理同一天抵達北京,創下紀錄,尤其是中印兩國總理近60年來首次實現年內互訪,更顯特別意義。
——戰略構想推動合作升級。
今年,中國與東盟戰略夥伴關係走過“黃金十年”,這期間雙方貿易額增長5倍,相互投資擴大3倍,雙方確立2020年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的目標;中俄明確了雙邊貿易額2020年達到2000億美元的目標;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談判也取得明顯進展。
在多個重要雙邊和多邊場合,中國領導人提出了一系列戰略構想,為地區繁榮與發展繪製藍圖。中國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既承載著古代中國與周邊密切交往的悠久歷史,也體現了中國對外政策的全新思考。
中國大力推動地區互聯互通,倡議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推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這些新構想“對地區各國都有利,將有效推進地區經濟一體化和貿易、投資便利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阿爾弗雷德·席普克説。
——人文交流夯實民意基礎
關係親不親,關鍵在民心。中國與東盟在過去十年間人員往來達1500萬人次,是十年前的4倍;中俄相繼舉辦國家年、語言年、旅遊年等,還將舉辦青年友好交流年;中印也將2014年定為“友好交流年”。
下一步,中國還將著力加強對周邊國家的公共外交、民間外交,繼續深入開展旅遊、科教、地方合作等友好交往,廣交朋友,廣結善緣,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我國同周邊國家關係長遠發展的社會和民意基礎。
破局:直面矛盾,破解難題
中國與周邊國家山水相連,唇齒相依,總體關係穩定向好,但磕磕碰碰在所難免。有矛盾不可怕,關鍵在如何妥善管控,並且建設性地加以解決。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宮力認為,中國周邊外交新局面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積極而有所作為”,不回避地區安全穩定方面的矛盾和分歧,而是以積極的行動推動和平解決進程。
近期,雜音不斷的海洋權益之爭和邊界問題,都取得了重要進展,顯示有關國家有意願、有智慧處理分歧,更為解決類似問題起到了示範效應,提供了現實路徑。
中國和東盟強調將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確保海上安全,維護航行自由,並同意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朝著達成“南海行為準則”而努力。作為這一普遍共識的最新落實舉措,中國和越南決定成立海上共同開發磋商工作組。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研究員阿裏斯泰爾·庫克認為,在南海議題上,中國所強調的共同開發仍然是未來最好的解決方式之一,有利於促進區域穩定,對爭議海域的管理也有好處。
中國和印度簽署邊防合作協議,以法律的形式把一些管控涉邊分歧的做法和經驗肯定下來,有助於維護邊境地區的穩定。
當然,在釣魚島等問題上,中國政府在堅持對話解決分歧的同時,也有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和能力。
和平共處,是中國和絕大多數周邊國家的一致願望。亞太之大,容得下中國與周邊國家共同發展。
正如習近平所説,應當把中國夢同周邊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同地區發展前景對接起來,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