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美麗鄉村"有特色 江蘇半數自然村完成環境優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0月30日 10時08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京10月30日電(記者 陳剛)白墻灰瓦馬頭墻,徽派建築錯落有致;竹籬笆、杉木樹,美麗村莊綠意盎然;門前各色農家樂招牌精緻喜氣,屋後青山綠樹碧水交融。

    這是南京高淳椏溪鎮藍溪村大山自然村的場景,也是江蘇“美好鄉村建設”行動中的一個側影。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江蘇已完成9.8萬個自然村的環境優化,約佔全省自然村總數的一半。

    由於長時間對鄉村的投入不足,村莊一度成了“臟亂差”的代名詞,即使在江蘇這樣一個經濟社會較為發達、傳統鄉村較為富裕的省份,城鄉二元結構也較為明顯,村莊人居環境亟待改善。

    自2011年啟動的江蘇省“村莊環境整治行動”,計劃用3至5年時間普遍改善全省近20萬個自然村的環境面貌,普惠全體農民,並以此推動城鄉統籌建設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縮小城鄉差距。

    談起生活的變化,大山村村民芮紅星樂呵呵地説:“不僅環境好,4年前,區裏扶持開發農家樂,給我家免費刷外墻,還送來桌椅和餐具。現在一年能有十七八萬元收入,比我以前在外地做木工翻了一倍多。”

    “發展的目的不是創造多少GDP,上多少項目,蓋多少大樓,而是讓百姓過上幸福美好的日子。”南京高淳區委書記吳衛國説,高淳把“綠色、生態、人文、宜居”作為農村環境整治的主基調,以“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思路,對村莊環境進行個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

    不搞大拆大建、倡導“漸進改善、有機更新”,“秀出”個性化、人性化的美麗鄉村。江蘇省形成了一批以古村保護型、自然生態型、人文特色型、現代社區型、整治改善型為主導的新農村格局,環境更優美、空間更宜居。

    為體現科學、務實、可操作的要求,江蘇省首先從農民意願調查做起,從農民最需要解決、政府也有條件解決的項目入手,優先整治生活垃圾、亂堆亂放、河道溝塘、道路通達等問題。

    為防止村莊環境整治的“面貌均一化”,還專門組織全省規劃、設計、科研機構“一對一幫扶村莊”,因村制宜,彰顯村莊特色和鄉土文化。工作方法更是強調“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機結合。整治方案聽取村民意見,整治過程發動農民參加,整治成效將農民的真實感受作為考核評價的重要方面。

    “遠近結合、漸進改善、突出重點、分類整治、因村制宜”的技術路徑,以及“群眾參與、基層創新、政府支持、技術支撐、社會發動”的工作方法,起到了積極的效果。目前,江蘇整治後的村莊人居環境普遍改善,農民的生産生活條件大大提高,在江蘇2012年公共服務滿意度民意調查中,村莊環境整治滿意率位居第一,達到87.3%。

 
 
 相關鏈結
· 美麗鄉村環溪:讓村民“身有所棲”“心有所寄”
· 天津副市長王宏江到武清區檢查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 浙江:美麗鄉村建設成為美麗中國的生動實踐
· 河北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扮靚“美麗鄉村”
· 2013休閒農業與美麗鄉村建設可資借鑒的高淳模式
· 貴州松桃:駐村幹部讓貧困苗寨變“美麗鄉村”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