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8日電(記者何宗渝、馬姝瑞)來自財政部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國有金融類企業外的國有企業累計實現營業總收入337057.8億元,同比增長11%;實現利潤總額17667.3億元,同比增長10.5%,兩項主要經營指標增速均高於同期全國GDP增速。
今年以來,按照黨的十八大的部署安排,國有企業全力轉方式、調結構、強管理、促改革,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帶動力進一步提升,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深化改革激發發展活力
7月8日晚,2013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榜單揭曉,89家中國內地和香港企業上榜,其中有67家是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能有今天的巨大成就,得益於改革;國有企業要有更大的發展,還得靠改革。”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説。
今年以來,按照十八大報告指明的方向,國有企業改革步伐鏗鏘—— 中國二重與國機集團重組,彩虹集團併入中國電子,華糧集團併入中糧集團,中央企業重組取得新進展;國資委最新修訂的考核辦法更加注重提升中央企業經營質量、科技創新能力、品牌建設和國際化經營能力。
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方面,已有52家中央企業和部分地方國有企業建立規範的董事會;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加快推進,累計已有141個中央企業高管職位面向全球公開招聘,各級經營管理人員中有60萬人通過公開招聘競爭上崗。
截至目前,全國90%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中央企業及其所屬子企業改制面達到89%,中央企業資産總額的56%、凈資産的70%、營業收入的62%已在上市公司。
國企改革發展並不是一枝獨秀,而是引領百花齊放。
截至目前,引入民間投資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已經佔中央企業及其子企業的57%,378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市場引入民間投資累計638項、15146億元,民間投資通過産權市場參與國有産權交易受讓達到8784宗、2753億元。
以結構轉型提高增長效益
8月30日,川西雅礱江上的世界第一高壩——錦屏一級水電站,一股激流噴涌而出。這裡的兩台60萬千瓦機組正式投産,使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的水電裝機量站上900萬千瓦的臺階。
“今年以來我們的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目前水電、火電裝機容量比例基本達到一比一;今年前三季度我們的發電量和上網電量同比分別增長了25%和26%,帶動全公司營業收入和利潤同比分別增長了14%和19%。”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董事長王會生説。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的業績表現是今年以來113家中央企業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實現穩健發展、創新發展的縮影。
國資委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7.6萬億元,同比增長9.6%;實現利潤總額9927億元,同比增長14.4%。
財政部的數據則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國有金融類企業外的國有企業應繳稅費為26941.5億元,約佔同期全國稅收總額的三分之一。
今年以來,國有企業科技創新同樣捷報頻傳:“神舟十號”飛行圓滿成功,“蛟龍號”首次實驗性應用潛水,運-20重型運輸機實現首飛,未來深海“空間站”雛形“海底龍宮”完成總裝……這些創新成果的背後,僅中央企業的研發投入就超過了3000億元。
“前三季度國有企業能有這樣的突出表現,一方面是因為企業在應對市場變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另一方面是因為企業在調結構、抓創新等方面切實發揮了‘領頭羊’和主力軍的作用。”李錦説。
以開拓發展迎接新的挑戰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國有企業改革和平穩較快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
“我們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發展上下工夫,要在保增長調結構促轉型上下工夫!”國資委黨委書記張毅如是説。
從企業來看,加快形成適應市場競爭要求的企業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需要在改制上市、完善治理結構、“三項制度”改革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增強企業競爭力,需要在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品牌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有所作為。
從監管部門來看,進一步完善監管體制,提高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需要各級國資委深入探索監管的方式和途徑。僅以分類監管為例,企業的情況千差萬別,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子”來衡量,考驗著監管部門的智慧。
從政府部門來看,政企分開、政資分開還遠沒有分離到位,迫切需要讓政府回歸本位,致力於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
“全力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將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釋放改革紅利,為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張毅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