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號探測器將於12月2日淩晨1時30分發射。記者今天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了解到,中心已于29日展開火箭常規推進劑加注前的準備工作,30日開始加注,預示火箭進入發射程序。12月1日上午任務將進入射前工作程序,下午發射前數小時,質量更輕、能量更高的低溫推進劑也將被加注。
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副指揮長趙民介紹,運載火箭測試、加注和發射是本次嫦娥三號發射任務的核心內容。承擔發射任務的長征三號乙改進型運載火箭于10月31日運抵發射場,在火箭測試廠房完成了産品恢復、單元儀器測試、火工品安裝等工作;11月9日至10日轉往2號發射工位後,完成了分系統測試和四次綜合測試等工作,目前系統完全正常。
嫦娥三號探測器于9月12日空運進場,在衛星測試廠房完成了綜合測試前總裝及綜合測試,著陸器、巡視器聯合總裝及測試;11月9日至17日完成了探測器加注及轉場準備,11月18日轉至2號發射工位,完成了與火箭對接、加電測試、電池充電等工作,目前探測器的各項指標完全符合發射要求。
針對火箭發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低溫推進劑加注難度大、高空風、夜間發射等不利因素,也做好了充分準備和有效防範。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作為我國唯一使用低溫推進劑的發射場,使用的低溫推進劑包括液氫、液氧和液氮。液氮沸點很低,液氮氧化性強,易引起燃燒和爆炸。
“加注400多噸常規推進劑必須準確到位,加注液氮和液氧則必須滴液不漏。此外,加注低溫推進劑的時間不能早一分或晚一分,早一分就會造成揮發,晚一分又有可能錯過發射窗口。因此,低溫燃料加注一直到發射前負4分半鐘才能完成。操作中既要防凍傷,又要防明火、靜電等。”趙民説。
趙民介紹説,中心已形成了一整套防護方法,包括加強現場管理,禁止手機、打火機等進入加注現場50米範圍內;研發了氫報警裝置;進入加注程序後,一律使用防爆電源等。
世界航天史上,曾有過因高空風問題導致失敗的案例。11月、12月的西昌處於高空風的多發期,這給嫦娥三號任務的成功發射增加了難度。“中心對近40年的氣候資料進行分析比對,對8000米到1.2萬米的高空風進行精確預測,氣溫預報誤差不超過一度。同時,火箭自身也採取了很多防止高空風的設計和措施。目前預測,發射當天天氣狀況良好,無雷雨、無大風,高空風的風速和風向也不會對發射帶來危險。”趙民説。
另據悉,此次任務助推器等殘骸將落入貴州省、湖南省和江西省人煙稀少區域,目前已做好相關準備工作。(記者 吳月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