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記者王立彬)2013年三季度CLI中國土地市場指數顯示,土地供應規模指數快速上升、地産景氣指數迅速下滑“速升、速滑”已成大勢,我國城市經濟以土地供應規模帶動增長的“地産依賴”拐點初步出現。
國土資源部法律中心9日對外發佈CLI中地指數顯示,三季度中地指數環比下滑4點,波動至307點,同比增長14.3%。分指數中,規模指數環比增長17.5%,同比增長23.4%;地産景氣指數下滑至496點,環比下降25.1%。經價格消除後,成分指標中新增人民幣信貸增長22.7%,地産股價指數增長21.4%;同時房地産業投資總額下降31.6%,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27.5%。規模指數繼續增長、景氣指數逆轉下降,顯示傳統依靠房地産業的發展模式面臨轉型。結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走勢,可以預判我國宏觀經濟發展對房地産市場的依賴將逐步降低,需要把握好土地市場調整窗口,加快重構經濟發展支點。
國土資源部法律中心主任孫英輝解釋説,三季度CLI中地指數令人關注的數據變化,是規模分指數上漲並亮起紅燈情況下,地産景氣分指數環比下滑25.1%,同比下滑10.4%,這説明當前地産市場在土地供應因素促動下,正經歷由量變向質變的累積過程。從土地用途來看,土地利用重心開始出現向實體經濟傾斜的現象。
孫英輝説,從數據看,部分城市尤其是東南沿海實體經濟“空心化”趨勢開始掉頭。在新一屆政府決心調整經濟結構,促使資金從房地産領域逐步向實體經濟領域流動政策推動下,未來壓縮影子銀行業務,放緩社會融資增速、壓縮行業資本投資逐漸成為新的金融政策調整方向,房地産行業將進入全新發展週期,為土地供應重心從房地産轉向實體經濟、通過土地供應引導和配合産業結構調整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