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周暢、胡星)遼寧省對8個城市開出5420萬元“霧霾罰單”,受到廣泛關注。這既是因為治理空氣污染已經刻不容緩,更是因為如何治理至今尚無良方,鉅額財政資金投向哪,人們疑惑頗多。
媒體就“霧霾罰單”採訪遼寧省環保廳廳長,關於罰款用途,得到的解釋只有一句“罰繳資金將用於藍天工程治理”。
眾所週知,國內不少地方近年來都有類似遼寧的“藍天工程”,資金投入不少,但空氣質量非但難見好轉,霧霾天氣反而越來越多。大筆資金砸下去聽不見響聲,難怪公眾會心疼著急。
把“藍天工程”解析給公眾,耐心説明大氣治理工作的長期艱巨,讓大家對資金去向清楚明白,既是回應群眾關切、維護人民知情權,也能使政府工作贏得群眾理解和支持,有利於今後工作。
遺憾的是,類似的“一句話回復”在各地不時出現。面對路邊停車收費去向疑問,有的地方回復“除必要開支外全部上交財政”;對於鉅額社會撫養費的用途,有關部門回復“統籌用於本地區各類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支出”。一些社會熱點事件、腐敗案件,有的地方也在給出“進一步調查中”“停職接受檢查”“接受黨紀政紀處理”等模糊回復後再無下文。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已實施多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對政府信息公開要求更高。上有中央精神、國家法律,下有群眾關切,“一句話回復”仍一再出現,有的地方和部門甚至像擠牙膏一樣遮遮掩掩、避重就輕,如此作風顯然與形勢大相徑庭。
作風反映世界觀、權力觀。“一句話回復”背後往往是權力的輕慢,是對人民知情權的漠視,是“替人民作主”的權力觀作祟。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就當積極面對群眾關切,認真回應有關問題,真正做到解疑釋惑,給群眾一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