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月28日電(記者 葉鋒)隨著項目加快建設,保障房的供需矛盾正在緩解;但隨著居民不斷入住,配套滯後、生活不便的問題在很多城市的保障房小區越來越凸顯。28日舉行的上海市住房保障工作推進會議進一步作出部署:在確保完成年度保障房建設任務的同時加快設施配套,使保障房在數量上“夠住”,在條件上更加“宜居”。
數據顯示,去年上海新建籌措各類保障房和實施舊住房綜合改造11萬套,基本建成和新增可供應量分別為10.39萬套和10.29萬套。截至目前,上海廉租房歷年累計受益家庭為9.8萬戶,共有産權房累計購房家庭5.2萬戶,公租房累計供應約5萬套。多方面信息顯示,上海補足住房保障“短板”的工作已取得了積極成效。
不過,隨著大量住房困難居民搬入新家,保障房小區配套滯後的問題便凸顯出來。不少居民抱怨,房子造得挺好,但買菜、看病、孩子上學卻很不方便;小區離地鐵站比較遠,但接駁的公交車要二三十分鐘才有一班。
國內外經驗顯示,大型居民區的成熟完善,都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僅上海市級財政用於大型居住社區配套設施的資金已達到127億元。
28日的上海市住房保障工作推進會議提出,今年將安排浦東、閔行、青浦等7個區37個大型居住社區“內配套”建設任務共758項。會議對各職能部門各自承擔的工作一項一項作出要求。
比如,規劃、土地部門要“進一步明確菜場、郵政(合設)土地供應中的問題,抓緊完成菜場、郵政(合設)土地供應”;交港部門針對計劃新交付的基地,要“繼續完成公交配套方案、落實公交首末站點用房,確保首批住宅交付時公交同步開通”,針對居民已入住的基地,要“進一步完善‘最後一公里’短駁線,並根據入住情況調整完善或新開闢公交線路”;教育部門要“做好優質教育資源的引進,加快與基地新建成學校的配對和開辦”;衛計部門“要加快推進基地社區衛生中心建設,未建成之前則要‘抓緊開辦社區衛生服務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