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5日電(記者 劉羊旸、林暉)最新公佈的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我國森林資源進入了數量增長、質量提升的穩步發展時期。但同時我國仍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
實現森林資源的“雙增”面臨著哪些挑戰?如何進一步拓展森林資源發展和保護空間?如何守住林地紅線?就這些熱點話題,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在25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進行了詳細解讀。
森林資源持續增長面臨四大挑戰
清查結果表明:我國森林總量持續增長、森林質量不斷提高、人工林快速發展。
“這充分表明,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林業發展和生態建設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實施的一系列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趙樹叢説,然而,我國森林覆蓋率還遠低於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積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森林資源總量相對不足、質量不高、分佈不均的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改變。
趙樹叢指出,森林資源持續增長面臨著四大挑戰:
一是森林面積增速開始放緩。清查結果顯示,現有宜林地三分之二分佈在西北、西南地區,立地條件差,造林難度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高,見效也越來越慢。
二是嚴守林業生態紅線的壓力日益加大。近5年間,各類建設違法違規佔用林地面積年均超過200萬畝。局部地區毀林開墾問題依然突出。
三是我國林地生産力低,每公頃蓄積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9%。
四是森林有效供給與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我國木材對外依存度接近50%。森林生態系統功能脆弱,生態産品短缺的問題也很突出。
2020年我國森林資源水平將會上一個新臺階
趙樹叢表示,要持續實現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的“雙增”,則要進一步抓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如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長江、黃河、珠江防護林,沿海防護林,平原綠化工程等,用大工程帶動造林綠化的大發展。
“現在我國的可造林面積、可造林地大多是在西北和西南地區,大多是質量比較差的林地。”趙樹叢説,須加大科技攻關,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要適地適樹進行造林綠化,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造則造、宜封則封,造林要適合當地的生態需求和自然生長規律。
在談到如何進一步調動全社會造林的積極性時,趙樹叢表示,要進一步深化林業改革,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調動廣大農民造林護林的積極性,對所有的造林主體一視同仁,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造林綠化;改革義務植樹工作機制,使更多的人履行植樹義務,提高義務植樹的增長率。
趙樹叢強調,在拓展森林資源發展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大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建立自然生態資源的負債表,推行領導幹部綠地生態森林資源的離任審計,加大森林防火的力度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力度等。
“經過不斷努力,我們有信心實現中國政府向全世界宣佈的林業‘雙增’目標,到2020年,我國森林資源水平也會上一個新的臺階。”趙樹叢説。
我國林地保護紅線:不少於46.8億畝
“林地是生態建設的基礎,它是林業發展的命根。”趙樹叢表示,今後,國家林業局將全面加強林地管理,進一步強化林地用途管制,嚴守林地生態紅線。
趙樹叢説,我國現在的森林覆蓋率是21.63%,到2020年要達到23%,到2050年,森林覆蓋率要達到26%以上。如果按26%計算,我國的林地保有量不能少於46.8億畝,這是我國林地保護紅線。
關於如何加強林地保護,趙樹叢指出,要嚴格落實林地規劃,對林地的監管、建設、登記方面,嚴格按規劃用地,憑藉全國林地管理一張圖,形成現代的治理和管理的模式。
“同時,堅決查處違規違法用地案件,堅決落實依法治林,對於破壞和非法佔用林地的案件,不管牽扯到什麼人,不管是什麼單位,要堅決查處,絕不手軟,為我們的祖國留下生態建設的基業。”趙樹叢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