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13日 李長春參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成果展 2月1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來到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正在這裡舉行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成果展。這是李長春在參觀陜西剪紙。 新華社記者 劉建生 攝
新華社北京2月13日電(記者鄒聲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13日晚來到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了正在這裡舉行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成果展。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成果展是我國舉辦的第一次全面反映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成果的大型展覽。晚8時許,李長春來到國家博物館。從唐代“枯木龍吟”琴、宋代“鳴鳳”琴到南京雲錦織機、天津楊柳青年畫,從制瓷、染織、刺繡到泥塑、剪紙、風箏扎制等民間工藝現場演示活動,李長春饒有興趣地仔細觀看,與民間藝人們親切交談,不時詢問有關情況。李長春指出,我國是具有5000年豐厚文化底蘊的文明古國,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留下了舉世聞名的文化遺産。這些文化遺産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既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文明瑰寶。
李長春強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凝聚民族情感、增進民族團結、振奮民族精神、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文化基礎,對弘揚中華文化,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從對國家和歷史負責的高度,從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工作。要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做好普查工作,制定保護規劃,搶救珍貴遺産,注重人才培養,加強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全社會的保護意識,努力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産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劉雲山、顧秀蓮、熱地、華建敏、劉延東、張思卿、羅豪才、黃孟復、張榕明等一同參觀了展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