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領導活動
 
溫家寶、回良玉在全國農村綜合改革會議上的講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20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二、切實加強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指導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決策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精心組織實施,紮實穩步推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總的看,新農村建設開局良好、進展順利、總體健康。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思想認識不斷深化。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今年初發出的中央一號文件,都以新農村建設為主題。春節後,中央又舉辦了新農村建設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根據胡錦濤總書記的倡議,中央決定直接對全國5300多名縣委書記、縣長進行新農村建設的專題培訓。同時,各地和有關部門也舉辦了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新農村建設培訓班、研討班和學習班,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目前,一個全國上下熱情關心、積極參與、大力支持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正在形成。

    二是組織領導普遍加強。中央加強了對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綜合協調和統籌指導。今年5月11日和2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兩次討論並通過了充實和加強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有關事宜。各地也加強了對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目前,全國已有15個省(區、市)專門成立了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其中有7個省由省委書記或省長親自挂帥,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其他省(區、市)也明確了由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統抓新農村建設工作。

    三是規劃試點先行展開。各地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普遍注意規劃先行、試點起步、穩步推進。據中農辦初步統計,全國有27個省(區、市)已經編制、正在編制或計劃編制新農村建設規劃,還有的省明確了以縣(市)為主編制新農村建設規劃;26個省(區、市)確定了新農村建設的試點方案。

    四是政策力度明顯加大。在前兩年“三農”投入大幅增加的基礎上,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出臺了一系列力度較大的支農強農政策。今年中央財政預算支農資金規模達到3397億元,比上年增加422億元。中央投資安排農村建設資金約530億元,其中用於直接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的投資313.8億元,比上年有所增加。各地按照中央一號文件“三高於”的要求,普遍增加了對“三農”的投入。初步統計,有19個省(區、市)的省級財政預算安排用於“三農”的資金比上年增長20%以上,其中有些省份支農資金增加40%以上。

    五是公共事業加快發展。各地和有關部門注重把解決農民最關切的實際問題作為當前新農村建設的重點。今年中央安排40億元國債投資,計劃解決200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安排25億元國債投資,支持250萬農戶發展沼氣;安排175億元,用於農村公路建設,提出用5年時間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公路;安排12億元,對中西部部分地區農網進行完善,並啟動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今年中央財政投入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資金89.7億元,比上年增加61.9億元,明確用兩年時間全部免除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投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資金47.3億元,比上年增加41.9億元,要求用3年時間基本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同時,各省(區、市)也普遍強化了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支持。

    總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在成為統籌城鄉、以城帶鄉加快農村發展的重要途徑,成為整合力量、匯聚資源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載體,成為凝聚人心、激勵農民建設家園的重要旗幟,初步形成了全黨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改變農村整體面貌的大好形勢和生動局面。

    但必須看到,一些地方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急、偏、高、同”。有的急功近利、急於求成,把建設新農村作為短期工作目標來要求、來部署;有的偏重“治窩”、偏重形象,把新農村建設等同於“新村建設”,把新農村規劃簡單搞成了“新村規劃”;有的要求過高、預期過高,把規劃和建設標準定得過高,對國家扶持投入預期過高;有的建設模式趨同、步調趨同,鄉村特點、地域特性、傳統特徵、民族特色不突出,不分輕重緩急“齊步走”。此外,有的地方還存在違背農民意願推進土地規模經營、集中建房、撤村並村,強行調整農民的承包地、宅基地等問題。

    對這些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務必認真對待,切實加強指導、搞好引導,確保新農村建設沿著中央既定的方向和目標紮實穩步地向前推進。

    (一)正確處理生産發展與村莊建設的關係,實現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建設新農村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始終把發展農村生産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建設現代農業,穩定發展糧食生産,持續增加農民收入。這是“三農”工作的永恒主題,也是新農村建設的中心任務。不管什麼地方、什麼發展階段,都應當牢牢把握這個中心。

    一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要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這是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要努力保持糧食供求的緊平衡,這是宏觀調控的基本目標。要下決心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切實保護好基本農田,下大力加強地力建設。要繼續堅持、逐步完善、不斷強化扶持糧食生産的政策措施,調動農民務農種糧和地方重農抓糧的積極性。

    二是大力建設現代農業。要積極推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用現代發展理念指導農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提升農業,提高科技貢獻率、資源利用率、土地産出率、勞動生産率和防災抗災減災能力,發展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三是持續增加農民收入。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的增收潛力,不斷創新和拓展農業的多種功能,做足做好耕地精耕細作和其他農業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文章。要大力拓展農村內部的增收空間,發展新興鄉鎮企業和小城鎮,壯大縣域經濟。要廣開廣辟農村外部的增收渠道,切實保護好農民工合法權益,搞好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

    當然,強調生産發展,不是不搞村莊建設。“村容整潔”本身就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廣大農民的迫切願望。推進村莊建設,關鍵要把住三條:一是當地有沒有這個實力和能力;二是群眾有沒有這個希望和願望;三是工作是不是得法和適度。要重點完善鄉村的內在功能,不要動不動就拆房子、刷房子,更不要一味造“盆景”,勞民傷財。

    (二)正確處理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與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的關係,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尊重農民的民主權利,這是黨在農村政策的核心,也是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遵循的準則。家庭承包經營制度,是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要長期穩定和不斷完善。推進新農村建設、創新體制機制,都不能動搖這個基石。中央的農村土地政策一直十分明確,就是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健全在依法、自願、有償基礎上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有條件的地方可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各地應根據本地實際,尊重農民意願,在把握好法律規定和政策尺度的前提下,進一步完善農村的土地制度。在此基礎上,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農村體制機制。要圍繞破除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健全市場經濟體制,在著力搞好農村綜合改革的同時,統籌推進農村金融、土地徵用、糧食流通、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國有農場和林權水權等方面的制度創新,為新農村建設注入旺盛的活力和強大的動力。

    這裡,我講一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問題。我們在農村搞的“大包乾”,很好地解決了18億畝耕地的問題,耕地之外廣大的國土資源(60億畝草原、42.7億畝林地、42億畝大陸架漁場等)在相當程度上還處於權責不清、主體不明、利用不夠、經營粗放的狀態。這已嚴重制約著農業結構的調整、農業效益的提高和農民增收的步伐。近年來,福建、江西、遼寧、浙江等省率先推開了以“明晰産權、減輕稅費、放活經營、規範流轉”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從改革的實踐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不長的時間裏,確實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效。總的來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豐富和完善,是農業發展空間的拓展和延伸,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機遇和途徑,是增強林業競爭能力的支撐和手段,也是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的舉措和保障。從試點的情況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老百姓管護林子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森林火災大幅下降。總結各地的經驗,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始終堅持農民得實惠、生態受保護兩條基本準則,正確處理集體與農民、管理與放活兩大重要關係,緊緊把握林權界定、農民決策兩個關鍵環節,認真抓好主體改革(明晰産權和經營主體)、配套改革(創新管理和運行機制)兩項重要任務。各地和有關部門要在搞好試點、總結經驗、完善政策的基礎上,把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作為“三農”工作和新農村建設的一件大事,切實加強領導,週密部署安排,精心組織實施,積極穩妥地加以推進。

    (三)正確處理農民主體與國家主導、社會主動的關係,形成新農村建設穩定的資金來源。建設新農村需要大量的投入,應該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開闢多種來源渠道。要引導農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建設新農村。同時也要看到,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大都屬於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範疇,政府應該主動提供。中央要求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就是這個本意。新農村建設還應進一步拓寬社會參與途徑,建立社會參與機制。近兩年教育、衛生系統實行城市教師、醫生到農村定期服務的制度,就是很好的探索,要不斷總結經驗,加以完善推廣。要建立健全政策激勵機制,通過宣傳引導、榮譽激勵、財稅優惠和金融支持等措施,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

    (四)正確處理發揮基層組織作用與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的關係,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農村基層組織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農村基層幹部是搞好新農村建設的寶貴力量。尊重農民、依靠農民、造福農民,是我們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出發點和基本工作方法。去年底以來,在農村開展的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已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這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組織保障。要繼續鞏固和發展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堅持以先進性教育活動推動新農村建設,用新農村建設實踐來檢驗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效。要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要創新農村公益事業建管機制,完善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調動農民自覺開展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新農村建設過程要公開透明,建設資金投向和物資運用都要讓農民知情,接受群眾監督。

    (五)正確處理搞好試點示範與做好面上推廣的關係,全面探索路子和積累經驗。搞好試點、以點帶面,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方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沒有以往的歷史經驗可用,沒有現成的國外模式可學。我國國情特殊,地區差異很大,各地要因地制宜地摸索新農村建設的經驗和路子。要堅持規劃先行、試點起步、穩步推進。選擇試點、樹立典型,要充分注意代表性和面上的可推廣性。對試點地方加大指導力度,給予一定扶持,是必要的,但千萬不要把資源過分集中在少數試點上。開展試點不僅要在工程項目“硬體”建設上試出“模樣”,更要在體制機制“軟體”創新上探出路子。

    (六)正確處理加強指導引導與鼓勵大膽探索的關係,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從根本上改變農村落後面貌,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持之以恒、長期作戰的準備。但是,加快農村發展,要求迫切,機遇難得,又要克服消極等待、無所作為的思想。一是切實加強工作指導。要建立必要的工作協調機制,及時掌握情況、發現問題、採取對策。同時,各地要搞好分類指導,細分地域類型,細化指導措施,提高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具體工作中,要特別注意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不能加重農民負擔,不能舉債開展建設,不能推行統一標準,也不能要求達標升級。二是正確搞好輿論引導。要進一步搞好政策宣傳,真正把政策交給基層和群眾。宣傳典型應注意代表性和示範性,更多地宣傳中西部地區、傳統農區和糧食主産區的典型,更多地宣傳因地制宜、發展生産、增加收入、讓農民自主決策、讓農民多得實惠的典型。三是繼續鼓勵大膽探索。過去農村改革的一條基本經驗就是依靠群眾、尊重實踐,今後推進新農村建設仍要堅持這些經驗和做法。對基層和群眾的創造,還是要“允許看、鼓勵試、不爭論”,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在創新中謀求發展。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
 
 
 相關鏈結
· 溫家寶主持國務院會議審議並通過長城保護條例等
· 溫家寶與意大利總理普羅迪會談雙方達成廣泛共識
· 溫家寶在京會見印尼政治法律安全統籌部長維多多
· 溫家寶:推進綜合改革為新農村建設提供體制保障
· 溫家寶出席塔南北高壓輸變電線項目開工典禮
· 溫家寶在杜尚別會見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莫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