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領導活動
 
溫總理的5個記者會回顧:政府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28日   來源:《領導決策信息》

    ■ 本屆政府工作走過了四個年頭,它告訴我們,必須懂得一個真理,這就是政府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一切屬於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歸功於人民

2007年3月1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攝

    “這是我作為本屆政府總理在兩會期間的最後一次記者招待會……”3月16日,人民大會堂,溫家寶總理用真切、簡短的開場白拉開了“兩會”“壓軸戲”——中外記者招待會的序幕。

    從2003年就任總理至今,溫總理在5次中外記者招待會上總計接受了65位中外記者的提問,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社會,內政、外交、國防等諸多方面,其中不乏尖銳問題,而他都一一坦誠作答。溫總理以他那種莊嚴、凝重、充滿憂患意識的語言讓全世界的媒體記者感受到了一個大國總理的個性和力量。

    談自己:政府工作人員除了當好人民的公僕外沒有任何其他權力

    2007年開場白:本屆政府工作走過了四個年頭,它告訴我們,必須懂得一個真理,這就是政府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一切屬於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歸功於人民。必須秉持一種精神,這就是公僕精神。政府工作人員除了當好人民的公僕以外,沒有任何其他權力。必須堅定一個信念,只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追求真理,只要堅持改革開放,只要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我們就一定能夠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

    2006年開場白:我從群眾的意見中感受到大家對政府工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種信心和力量。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正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面對新的任務,需要更加清醒、更加堅定、更加努力。

    2005年開場白:大會順利結束了,但是我們面前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要保持頭腦的冷靜,形勢稍好,尤須兢慎。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2004年開場白:有一位朋友問我,你能不能用一兩句詩來概括一下你今年和今後的工作。我想起兩位偉人的詩:一句是毛澤東主席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一句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003年開場白:全國2500多個縣(區),我跑遍了1800多個。這使我更深地了解了國情和人民的狀況,深知人民的期待。我絕不辜負人民的期望,一定要以人民給我的信心、勇氣和力量,忠實地履行憲法賦予我的職責,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不負眾望。

    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招待會是溫家寶作為本屆政府總理在“兩會”期間的最後一次記者招待會。這次“兩會”受到全國人民的廣泛關注,單就互聯網上向總理提的問題已經超過100萬條,點擊的人數超過2600萬人次。從2003年就任之初“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不負眾望”的莊嚴承諾,到“更加清醒、更加堅定、更加努力”的清晰認識,再到如今的“三個必須”的感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親民、愛民、有信念、有主見、敢負責的總理形象,也看到了本屆政府帶領全國人民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的決心和信心。

    談經濟:不必評功擺好始終充滿憂患

    2007年答中國新聞社記者問時:近些年來,中國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的發展,但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不必評功擺好。我的腦子裏充滿了憂患。

    2005年答新華社記者問時:我們成功地避免了經濟的大起大落,避免了物價的過度上漲。我們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地運行,保持了物價的基本穩定。但是我們絲毫不可鬆懈,擺在我們面前的形勢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2004年答中央電視臺記者問時:一個聰明的民族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特別是在困難中學習。因此,重要的不是成績,而是經驗、教訓和啟示。對今年的工作,我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安不忘危,治不忘亂”,要有憂患意識,看到前進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憂患意識是本屆政府留給人們最深刻的印象。從上任伊始的2003年,首次與中外記者見面時,溫家寶總理就語氣凝重地説,“舊中國的苦難在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我從在大學學地質到從事地質工作整整25年。這期間大部分是在非常艱苦和惡劣的環境中度過的。我深知人生的艱辛,也知道國家建設的艱難。”今年“兩會”召開前夕,溫家寶總理髮表了署名文章——《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他在這篇文章中指出,“我國正處在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中國遠沒有走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生産力不發達,社會主義制度不夠完善和不夠成熟的實際,要求我們必須居安思危,腳踏實地。”

    雖然從2003年至今,我國GDP首次實現了連續4年超過10%的增長。2006年,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四位,進出口總額排名世界第三,外匯儲備世界第一,國家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讓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艷羨不已。但溫總理依然保持著足夠的冷靜。政府工作報告對2007年經濟增長提出的預期目標仍然鎖定在8%左右,而且還特別強調這一目標是綜合考慮了需要和可能等多種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各方面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工作重點放到優化結構、提高效益、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上來,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增長速度,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這向社會傳遞出一個強烈的信號,隨著國家對經濟發展提出的要求從“又快又好”轉為“又好又快”,政府將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提高經濟增長質量、降低經濟增長消耗上去。

    可以説,憂患已成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共同意識。正因如此,在3月8日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胡錦濤總書記就特別強調:“越是形勢好了,越要保持清醒頭腦;越是條件好了,越要發揚優良傳統。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始終保持開拓進取的銳氣。”

    談民生:窮人經濟學的極端重要性

    2007年答人民日報記者問時:解決民生問題要首先著眼于生活困難群體。因為在中國城鄉,生活困難群體佔有相當大的比重,特別是農民。一個船隊,決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個航行最快的船隻,而是那個最慢的船隻。如果我們改善了困難群體的生活狀況,也就改善了整個社會的生活狀況。

    2006年答香港文匯報記者問時:我最覺得痛心的問題是在這三年的工作中,還沒能夠把人民最關心的醫療、上學、住房、安全等問題解決得更好。但是,中國的總理懂得一個道理,就是知難不難,迎難而上,知難而進,永不退縮,不言失敗。

    2005年答人民日報記者問時:如果你懂得了窮人的經濟學,那麼你就會懂得經濟學當中許多重要的原理。世界大多數貧窮人當中,又主要是以農業為生計的。如果你懂得了農業,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窮人的經濟學。我不是經濟學家,但我深知農業、農民和農村問題在中國的極端重要性。

    2004年答中央電視臺記者問時:我們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最困難的是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最關心的是涉及群眾利益的事情,最根本的是改革、創新和奮進。

    解決民生問題一直是本屆政府努力的重點,有媒體甚至直呼本屆政府為“民生政府”。2003年溫總理在回答香港鳳凰衛視記者提問時,脫口而出一連串讓他“憂慮”的民生數據,坦言“身上的擔子有千鈞重”。2006年“兩會”時,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統籌兼顧,關注民生”。這是“關注民生”首次被提到政府工作原則的高度。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總理三次加重語氣提到一個激動人心的詞——“共享”:“更加重視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讓一億多中小學生得以共享優質教育資源”、“要讓城鄉百姓特別是困難群眾都能享受到公共財政的陽光”,並用專門的章節來部署改善民生,送出了多達4778億元的民生“大禮包”。

    談民主監督:民主、法制、自由、人權、平等、博愛等不是資本主義所特有的

    2007年答法國世界報記者問時:社會主義與民主、法制不是相悖離的。民主、法制、自由、人權、平等、博愛等等,這不是資本主義所特有的,這是全世界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觀。

    2007年答中央電視臺記者問時:造成腐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權力過於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約和監督。

    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減少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加強人民對政府的監督。

    2006年答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問時:我想先引用兩句話:一句是蕭伯納説的“自由意味著責任”;一句是你們美國老報人賽蒙·斯特朗斯基説的“要講民主的話,不要關在屋子裏只讀亞裏士多德,要多坐公共汽車和地鐵”……作為人民的政府,應該接受群眾的民主監督,也包括在網上廣泛聽取意見。只有人民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只有人人負起責來,各項事業才能順利發展。

    2004年答人民日報記者問時:我已鄭重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出保證,要堅決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堅決懲處貪污腐敗分子,堅決糾正各種不正之風。

    這裡我想講一下,我和我的同事們願意接受人民的監督。

    2003年答新華社記者問時:在這裡,我願意代表我們新一屆政府向大家表示,從我們自己做起,以身作則,接受全國人民的監督。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明確要求“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這是“表達權”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不僅如此,今年“兩會”在公開透明方面更是創造了多個“第一次”:首次允許境外記者直接聯絡採訪代表;首次對外公佈各個代表團駐地的詳細地址和聯絡電話;首次公佈統一發放的各代表團新聞聯絡員電話號碼;首次網絡直播代表團團組審議;首次向境外媒體開放代表團新聞發佈會、提供重要法律草案説明的英文版……“民主”成為今年全國“兩會”最大的特色之一。據中央黨校權威專家透露,今年下半年召開的中共十七大將會推進各層次的民主,包括政協、人大、黨內、基層的民主。

    與此同時,過去一年裏,我國的反腐碩果可謂纍纍。根據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的工作報告,2006年有近千名縣處級以上貪官被判刑,2736名縣處級以上幹部被立案偵查。據透露,目前,國家預防腐敗局已通過了中編辦審批,中紀委和監察部正在研究制訂我國的首部《廉政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將會在今年的全國“兩會”後出臺並實施,這一系列舉動表明,反腐敗已到了決戰時刻,而關鍵武器就是總理一直強調的民主監督。

    談土地和環保:農民土地自主權永遠不變

    2007年答英國金融時報記者問時:我們贊成《京都議定書》。雖然我們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是我們還是根據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公約,制定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我們提出:從2006年至2010年,單位GDP的能源消耗降低20%。雖然《京都議定書》對於發展中國家並沒有規定必須執行的指標,但是中國政府還是本著對世界負責的態度,認真地履行自己應盡的國際義務。

    2006年答台灣人權新聞通訊社記者問時:我們多次強調,中國決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要給子孫後代留一片青山綠水。

    2006年答英國金融時報記者問時:我們説要給農民土地經營權以長期的保障,15年不變,30年不變,就是説永遠不變。在中國,必須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必須保護農民對土地生産經營的自主權,佔用農民土地必須給予應有的補償。

    保護環境、節約集約用地,不僅關係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而且關係國家長遠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溫總理明確提出“一定要守住全國耕地不少於18億畝這條紅線”。今年“兩會”期間,溫總理在參加代表團審議時更是多次強調,“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兩個約束性指標要“千方百計完成”“決心堅定不移”。話語中頻頻出現的“堅定不移”、“一定”、“嚴格執行”等字眼讓我們看到了中央完成“十一五”兩個約束性指標的決心,也看到了中央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信心。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要不畏艱險,勇於攀登,一定能達到光輝的頂點!”4年前,溫家寶總理在履新之時曾這樣表達自己的信念。4年後,面對中外記者他再次表明,“只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追求真理,只要堅持改革開放,只要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我們就一定能夠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

    直面挑戰,毫不退縮。總理坦誠、自信的回答讓我們感受到一個大國總理的心聲和不斷推動國家發展的信心。

    相關鏈結1:

    溫總理答記者問精彩語錄

    2003年

    ◆大家普遍認為我是一個溫和的人,但同時又是一個有信念、有主見、敢負責的人!

    ◆在我當總理以後,我心裏總默念著林則徐的兩句詩:“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就是我今後工作的態度。

    2004年

    ◆在我的腦子裏,有著群眾歡樂的笑容,也有著他們憂愁的要求,但更多的是對政府的期待。

    ◆原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才會停止沸騰!

    ◆勇往直前,永不動搖,不畏艱險,為人民的利益獻出我們的全部精力和熱血。

    2005年

    ◆昨天我瀏覽了一下新華網,網民們知道我今天開記者招待會,竟然給我提出了幾百個問題。他們對國事的關心,深深感動了我。他們許多建議和意見是值得我和我們政府認真考慮的。

    ◆解決台灣問題純屬中國的內政,不容外國干涉,我們不希望外國干涉,但是也不怕外國干涉!

    2006年

    ◆中國的總理懂得一個道理,就是知難不難,迎難而上,知難而進,永不退縮,不言失敗!

    ◆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作為一個中國人,是人民的兒子。我們所取得的一切成績都歸功於人民。

    2007年

    ◆解決民生問題還要讓人民生活得快樂和幸福。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在社會推進公平與正義。記者也許問,什麼叫快樂?我可以借用艾青詩人的一句話:“去問開化的大地,去問解凍的河流”。

    ◆如果説安倍首相去年10月訪問中國是一次破冰之旅,我希望我4月份對日本的訪問將成為一次融冰之旅。

    相關鏈結2:

    2003~2007年總理記者招待會提問一覽

年份
記者提問
2003年
對上屆總理的評價、本屆政府面臨的主要困難和挑戰、總理的工作風格、新一屆政府的目標和施政綱領、對香港的政策、對私營企業的政策、人民幣匯率問題、政治體制改革、對建立清正廉潔高效的政府的設想、台灣問題、對1989年風波的看法、農村稅費改革、中俄關係、金融、民生、對“文化大革命”的看法、伊拉克戰爭
2004年
對過去一年的評價、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中美關係、台灣問題、群眾上訪問題、經濟發展、“三農”問題、東盟國家與中國的關係、政治體制改革、香港問題、憲法修改、中俄關係、中印關係、反腐、中日關係、金融
2005年
宏觀調控、“三農”問題、台灣問題、《反分裂國家法》對臺商的影響、人民幣匯率改革問題、阻礙經濟增長和造成經濟不穩定的體制性根源問題、香港問題、中俄經貿合作問題、中日關係、中印關係、死刑問題、股市
2006年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以往農村政策的關係、台灣問題、兩岸交流方面的政策、內地發展與香港的關係、對本屆政府的評價、非法佔地問題、互聯網、中日關係、環境污染、言論自由、安全生産、教育、金融、中印關係
2007年
股市、外匯投資儲備、對民生投入的政策保障問題、中日關係、日本公民被綁架問題、台灣問題、反腐、民主問題、香港問題、環境保護、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中國經濟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經濟發展、達賴喇嘛、反衛星武器試驗

    相關鏈結3:

    《人民日報》評論員論“三種意識”

    胡錦濤總書記3月8日在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提出,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始終保持開拓進取的銳氣;要進一步增強公僕意識,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進一步增強節儉意識,始終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團結帶領廣大群眾不斷奪取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勝利。3月19~21日,《人民日報》連續三天在頭版發表系列評論員文章論“三種意識”。

    ●各級領導幹部要看到複雜國際形勢帶來的壓力和挑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看到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風險,把憂患意識貫穿到黨性鍛鍊和作風養成當中,常懷憂患之思,常懷自警之心。(《增強憂患意識 銳意開拓進取》 3.19)

    ●增強公僕意識,關鍵是樹立“人民至上”的信念。領導就是服務。領導幹部的權力、責任和義務,歸結為一句話,就是為人民服務,做人民公僕。增強公僕意識,核心是正確使用人民賦予的權力。(《增強公僕意識 堅持權為民用》 3.20)

    ●進一步增強節儉意識,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必然要求,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是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內容。(《增強節儉意識 始終艱苦奮鬥》 3.21)

    中國政府網2006年全國兩會專題報道

        2006年溫家寶總理會見中外記者

    中國政府網2007年全國兩會專題報道

        2007年溫家寶總理會見中外記者

 
 
 相關鏈結
· 溫家寶會見全國防沙治沙大會代表
· 溫家寶:堅持不懈長期奮鬥 努力做好防沙治沙工作
· 溫家寶4月10日至13日將對韓國日本進行正式訪問
· 溫家寶會見越南副總理兼外長
· 溫家寶在人民大會堂會見越南副總理兼外長范家謙
· 溫家寶和瓦努阿圖總理就中瓦建交25週年互致賀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