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在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又把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文明水平,作為重要一章,提出了全面的要求。生態文明是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係,建設科學的生態運行機制和良好生態狀況的總和。生態文明作為一種新的文明理念,摒棄了人類破壞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為,倡導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建設生態文明,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戰略任務之一,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的必然選擇。結合近幾年在各地調研了解到的情況,我認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切實抓好以下幾項重大工程。
一、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加大植樹造林力度
目前,我國生態安全形勢十分嚴峻。全國水土流失面積達356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1/3以上;全國有荒漠化土地面積39.54億畝,影響到4億人口的生産生活;我國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不少城市人口基本生活用水難以得到保證;全國旱澇災害頻繁發生,每年都有近4億畝農田受到不同災害的影響,生態問題確實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問題。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和加大植樹造林力度,是保護改善生態的重大措施之一。我國有43億畝林地,還有3億畝可治理的沙地。森林有涵養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釋氧、滯塵等六項生態服務功能。森林是大地之衣,沒有植被遮蔽的土地必然是有雨則泥沙俱下,遇風則沙塵肆虐。森林對減少水土流失和泥石流及沙塵暴等自然災害具有重要的作用。據有關方面測定,在年降雨量300—400毫米的地方,有林地的土壤沖刷量僅為60公斤/公頃,而裸地則高達6750公斤/公頃,兩者之比是1:110。森林通過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這就是森林的碳匯功能。每增加1立方米的森林蓄積量,就相當於固定了1.83噸二氧化碳,釋放出1.62噸氧氣,可見森林對凈化空氣、減緩溫室效應有著重要的作用。2009年,胡錦濤總書記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提出,中國要大力增加森林碳匯,爭取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這是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應當看到,實現這個宏偉目標必須付出艱巨的努力。古話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從現在到2020年正好還有十年時間。我們要緊急行動起來,抓住這寶貴的時機,科學規劃,儘快實施一批重大的植樹造林工程。
森林不僅有重要的生態功能,也是一個重要的産業,有著巨大的經濟效益。2009年,我國林業總産值達1.58萬億元,還帶動森林旅遊業産值1500億元,帶動林區其他社會産值4000億元以上。
另外,竹子在我國分佈很廣,竹子的碳匯功能比樹木還要高,而且有很好的經濟效益。我在浙江省安吉縣親眼看到浙江省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成就。在那裏一根竹子從竹根、竹竿、竹葉甚至到竹粉末都可以得到全部利用,一根價值15元左右的原始竹子,經過全産業鏈精深開發,平均附加值達60多元,2009年全縣竹産業總值達112億元,平均為農民增收6500元。可以説是一根翠竹催生一個産業、撐起一方經濟、富裕了一方百姓。那裏的茫茫竹海還成了多部著名電影的拍攝場景。
二、保護和發展草原、濕地
我國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國,天然草地有60億畝,其中北方50億畝,南方10億畝。解決草原保護利用和生態建設一個很重要的思路就是發展人工種草。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一位院士認為,草原的第一功能就是生態功能,一畝人工草地的生産力相當於10—20畝天然草地。如果大力推廣人工草地,實施捨飼圈養就可以使90%以上的天然草地得以完全退牧,不出三五年其生態功能便可得到全面恢復。我在湖南考察過,一畝人工草地每年能産幾噸牧草,而天然草地只産幾十公斤。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面積25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山東、江蘇兩個省面積的總和。伊敏河全長3000公里,從不斷流,如能在兩岸發展人工草場,就可以承擔現在絕大部分草地的畜載量,使大部分草原完全退牧。錫林郭勒盟在10%的土地上打井種植人工牧草,既解決了畜牧業的問題,又很好地發揮了90%天然牧場的生態功能。美麗的阿爾卑斯山也經歷過曲折的發展過程。過去,阿爾卑斯山的居民砍光用盡樅樹林、毀掉高山畜牧業的根基,以至出現部分地區山泉枯竭、山洪暴發的情況。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阿爾卑斯山一律不準放牧,把牲畜都遷移到平原上來,大力發展平原現代農業和以人工飼草為基礎的現代化養畜業。現在,阿爾卑斯山已成為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內蒙古13億畝草原完全可以走這樣的發展路子。我在寧夏調研時看到,寧夏已率先在全國以省為單位實行全境封育禁牧,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25萬畝,有效扭轉了南部山區一些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局面,取得了明顯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我國有近6億畝濕地,濕地的碳匯功能、蓄水功能以及其他生態功能都非常重要。從生態服務價值來看,如果説森林是地球之肺,那麼濕地便是地球之腎,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統。過去,我國乃至於世界上不少濕地遭到比較嚴重的破壞。近幾年許多地方都提高了保護濕地的自覺性。例如,北京市在延慶縣的一大片濕地就保護得很好,北京市還決定從延慶到官廳水庫這一線要建設連片的大型濕地。杭州市與西湖毗鄰的西溪濕地面積11平方公里,經過精心整治、保護性開發,不僅成為旅遊的精品,還對全市的氣候調節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了解,當年紅軍長征所經過的草地就是四川松潘的若爾蓋濕地,面積1800平方公里,這是黃河上遊重要水源補給地之一。在“文革”期間,由於過度開墾遭到了嚴重破壞。雖然至今尚未完全恢復,但已成立了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這裡水草豐茂,棲息著各種野生動物。希望各地方對濕地的保護和建設都要引起高度重視。
三、合理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切實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海洋系統是全球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生態的變化對氣候的影響十分重大,如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等,威力巨大無比。我國是海洋大國,有1.8萬公里的海岸線,超過1平方公里的沿海島嶼有6500多個。加快發展海洋經濟、保護和建設好海洋生態環境,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對保衛海洋國土、維護海洋權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對發展海洋經濟作了專門的論述,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海洋擁有豐富的能源資源,發展海洋經濟具有巨大的潛力。2009年,我國海洋生産總值31964億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9.53%,全國涉海就業人員3270萬人。2001—2009年海洋生産總值以年均16.3%的速度增長,遠高出同期國內生産總值的增長速度。我們要切實增強海洋意識,拓寬海洋經濟發展思路,科學開發海洋資源,積極提升傳統海洋産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型海洋産業,使我國儘快進入海洋經濟發達國家的行列。
海洋還有極為重要的碳匯功能,海洋吸收和釋放溫室氣體的數量變化是影響溫室效應的關鍵因素之一。據有關資料,當前人類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大致300億噸,其中75億噸被森林、草原、濕地等陸域生態系統吸收,大約75億噸被海洋生態系統吸收,其他150億噸成為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海洋植物具有極強的碳捕獲能力,每生産1噸海帶、紫菜等大型海藻,固碳量達到0.3噸,折合二氧化碳當量為1.1噸。要充分發揮海洋的碳匯功能,加強海洋碳匯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大力發展以淺近海貝藻養殖為主的碳匯漁業,開展濱海濕地固碳示範區建設,不斷提高海洋的碳固定和碳中和能力。
在加快開發海洋資源的同時,更要注意切實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目前,我國海洋生態環境面臨巨大壓力,形勢相當嚴峻。近岸受污染海域達15萬平方公里左右,87%的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放,大部分海灣、河口、濱海濕地等生態系統仍處於亞健康或不健康狀態。某些水域富氧化嚴重,赤潮頻繁發生。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大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力度,積極調整沿海産業佈局,嚴格控制海域和陸域的污染源,全面開展海洋資源與生態修復工作。要在科學探海、用海、治海、管海、養海上全面下功夫,探測摸清我國海域的海洋水文、環境、生態、資源分佈與變化特徵,提高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化水平,加快建設強大的“藍色生態屏障”。
四、以節能減排為重點,積極發展低碳技術和循環經濟
積極發展低碳技術和循環經濟是實現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關鍵環節。目前,發展低碳技術和循環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潮流。從美國、德國、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到巴西、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都推出了一系列有關支持鼓勵的政策和舉措。從我國來説,以過度消耗能源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我國必須順應歷史潮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發展道路。為此,在低碳技術方面必須有重大突破,而且要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全面努力推廣應用,使能源、資源得到最充分、合理的使用。
要把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源等新能源産業作為重要突破口,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比重。近幾年,我國風能、太陽能等新型能源的發展非常迅猛。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是製造、生産環節發展很快,遍地開花,而基礎研究和終端應用明顯滯後。研發領域投入不足,核心技術嚴重匱乏。例如風電製造中的齒輪箱、電控系統等關鍵零部件還大量依靠進口,光伏電池中的三氯氫硅還原法的關鍵技術基本掌握在國外大企業手中。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都面臨著成本過高的問題,必須從技術上有重大突破,才能被市場所接受,長期依賴財政補貼是沒有生命力的。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電能的儲存和通過智慧電網的開發併入電網等方面也都有很多問題需要儘快解決。
大力發展沼氣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有效措施,而且簡便易行。人糞便、牲畜糞便如不及時處理,就會釋放甲烷,每噸甲烷氣體造成的溫室效應相當於21噸二氧化碳。如果把這些東西轉化為沼氣,既凈化環境,又充分利用了生物質能源,方便了群眾生活。
積極發展循環經濟,使能源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這幾年,各地方和各個領域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都取得許多新的成果。例如我在內蒙古自治區看到的一個企業,就形成了“煤——煤矸石發電——精製鹽——離子膜燒鹼——聚氯乙烯——工業廢渣制水泥”的一體化循環經濟産業鏈,做到吃幹榨凈,資源充分利用。在農業生産領域,也有許多發展循環經濟的成功案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全面落實節能減排目標,是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任務。要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産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這裡要解決好幾個重要問題:一是強化技術創新,以先進高效的技術取代傳統技術,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這裡,我還想特別強調,要大力發展綠色裝備製造業。有了綠色製造,才能製造綠色。二是在節能減排工作上要嚴格依照法律來治理。對那些只圖經濟效益、對環保法等法律置若罔聞的企業和個人要依法予以嚴懲。三是加強規劃指導、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推進生産、流通、消費各個環節的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四是在管理上要創造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健全完善對幹部政績和企業業績的評價考核制度,以及公平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五是各地在編制“十二五規劃”綱要時,務必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採取堅決有力的措施,切實抓好生態文明建設的若干重大工程,全面完成節能減排的各項目標。
建設生態文明,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行動。要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倡導生態倫理道德,推行健康文明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使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成為十三億中國人民的共同價值觀和自覺行動。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七大要求的那樣,通過堅忍不拔的努力,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時,在建設生態文明方面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産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併為人類文明做出應有的貢獻。
賈慶林浙江調研強調:轉變發展方式 推進生態文明
2010年9月10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浙江調研。這是9月12日,賈慶林在浙江省安吉縣橫山塢村走訪農戶,詳細了解新農村建設情況。新華社記者 劉建生 攝
新華社杭州9月14日電(記者徐京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近日在浙江調研時強調,要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情況總結檢查為契機,大力提高政協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努力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制定和實施好“十二五”規劃作出更大的貢獻。 >>>詳細內容
2010生態文明貴陽會議召開 賈慶林作重要批示
由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北京大學和中共貴陽市委、貴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0生態文明貴陽會議30日在貴陽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作出重要批示。
賈慶林在批示中指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黨的十七大作出的戰略部署,得到了全黨全國人民的積極響應。在“十二五”規劃編制之年召開這樣一次論壇,對於宣傳普及生態文明理念,展示生態文明建設成果,促進當地中長期規劃和經濟社會科學發展,都有重要意義。希望全國政協人資環委員會會同有關方面,把會議開好,取得積極成果。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