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領導活動
 
賈慶林在羅馬出席中意工商晚宴併發表主旨演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1月28日 10時59分   來源:新華社

    賈慶林出席中意工商晚宴併發表主旨演講

    當地時間11月27日,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羅馬出席中國商務部與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共同主辦的中意工商晚宴併發表主旨演講。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新華社羅馬11月28日電(記者顧瑞珍 劉宇)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當地時間27日在羅馬出席了中國商務部與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共同主辦的中意工商晚宴併發表主旨演講。意大利環境部長克利尼、經濟發展部副部長瓦裏和前總理普羅迪以及中意兩國企業界人士200余人出席。

    賈慶林在演講中表示,中意同為文明古國,友好交往的歷史源遠流長。1970年中意建交後,兩國政治關係不斷加強,特別是2004年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以來,兩國關係進入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中意經貿關係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意大利成為中國在歐盟的第五大貿易夥伴,中國是意大利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第三大進口來源國。雙方在投資領域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中意經貿關係的發展為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賈慶林表示,前不久召開的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中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會議認真總結過去10年的奮鬥歷程,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對全面推進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戰略部署。過去10年,我們緊緊抓住和用好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戰勝一系列重大挑戰,取得一系列新的歷史性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面向未來,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大精神,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

    賈慶林強調,中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繼續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賈慶林指出,目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還在發展,歐洲主權債務問題跌宕起伏,給世界經濟復蘇增加了不確定性。相信歐洲有能力、有智慧妥善應對歐債問題,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中國作為歐盟值得信賴的朋友和合作夥伴,支持歐盟、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採取的一攬子應對措施,並以實際行動為歐洲國家抵禦危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我們願與歐方一道,為促進世界經濟持續平穩增長作出不懈努力。

    賈慶林説,中意兩國經濟互補性強,意大利在技術、工藝、設計、創新方面世界領先,中國在勞動力、資金、市場規模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危機不能掩蓋合作潛力,距離無法阻隔合作熱情。我願就新形勢下深化兩國經貿合作提出四點建議:

    第一,積極推動雙邊貿易平衡發展。中方將進一步擴大進口意大利時尚産品、特色農産品、精密儀器等優勢産品。希望意方推動歐盟放寬對華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管制,慎用貿易救濟措施,為實現雙邊貿易平衡發展共同努力。

    第二,拓展雙向投資的深度和廣度。希望意大利投資者更加關注中國中西部地區,深挖內陸地區潛力,進一步向節能環保等可持續發展領域加大投資力度,拓展新的投資領域。中方積極鼓勵有實力的中國企業赴意大利投資興業,將雙方的資金優勢和技術創新優勢有機結合起來。

    第三,深化中小企業的交流與合作。雙方應進一步加強在清潔能源、創意設計、商品流通和服務外包等領域的合作,切實推動兩國中小企業在技術、工藝、設計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第四,重點開展基礎設施領域合作。中方鼓勵和支持中國工程建設企業通過參與結構基金、項目債券,開展項目持股和聯合承辦等多種方式參與意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進程。

    賈慶林最後表示,中意企業家是兩國經貿關係發展的基石,又是互利共贏的夥伴。只要兩國企業界的朋友們攜手奮進、精誠合作,就一定能夠開創中意經貿關係更加美好的未來。

    意方表示,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給許多國家帶來重要發展機遇。近期中共十八大成功召開,不僅對於中國,對於歐洲乃至整個世界均具重要意義。相信中國經濟將保持持續穩定增長,中國將繼續成為世界舞臺上一支積極的和平力量。當前意大利面臨主權債務危機的困難,但意方有信心克服眼前的困難,繼續創新與進步。意方願與中方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不斷深化務實合作,推動雙邊關係取得更大發展。

    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錢運錄等陪同人員出席了上述活動。

 
 
 相關鏈結
· 賈慶林會見意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
· 賈慶林會見意大利外長泰爾齊
· 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會見意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
· 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羅馬會見意大利外長泰爾齊
· 賈慶林抵達羅馬開始對意大利進行正式友好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