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甘肅舟曲搶險救援>> 災區資料
 
舟曲縣歷史沿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8月09日   來源:新華網

    戰國末期,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秦自隴西發兵聯蜀滅楚,定隴西郡。二十八(前279)置隴西郡後,始置有羌道,今洮河以東地區,包括舟曲、武都縣大部地方始入秦疆域。羌道治所今舟曲西北。

    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至西漢武帝建元時期(前140—前135年),羌道仍屬隴西郡。

    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李廣征西,于羌道初置武都郡(本廣漢西部都尉),治所今舟曲西關。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漢開西南夷,于洛峪另置武都郡。羌道歸隴西郡。武帝改道曰縣。

    東漢武帝建武九年(33),馬成破河池,遂平武都。羌道縣屬武都郡西部都尉治。

    三國魏黃初中,魏以隴南為武都西部都尉署理,治所羌道縣境。蜀漢建興六年(228),蜀丞相諸葛亮伐魏,遣陳式攻取武都、陰平二郡,羌道縣屬梁州武都郡(今舟曲西屬陰平郡)。後,諸葛亮、姜維屢出兵隴上,擴充實力,以圖中原。舟曲西、南部一度為蜀將姜維屯田的沓中地區。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司馬炎統一全國,羌道縣廢,地屬武都郡。

    西晉末年,北方戰火連綿,一些漢貴族和少數民族豪強割據勢力日烈。以白龍江流域為活動中心的參狼羌支宕昌羌豪勤得羌豪心,乃自稱王。西晉懷帝嘉元年(307)劃地稱宕昌國,至周武帝天和元年(566)間,今舟曲境皆屬宕昌國。宕昌國時期的東晉、十六國時代,為雍秦二州武都郡,南秦州武都郡、仇池郡。北魏時為南秦州,東益州武都郡。北周武帝天和六年滅宕昌後,以宕昌置宕州,設宕州總管府,並轄宕昌郡,舟曲地屬甘松(治懷道)、宕昌兩郡。

    隋開皇四年(584),罷郡,以州統縣。今舟曲屬宕州。煬帝大業元年(605年),改宕州為宕昌郡,今舟曲仍為宕昌武都郡轄地。

    唐初廢郡置州,以州領縣。高祖武德元年(618)設隴右道宕州、階州(武州)。宕州轄懷道、良恭、和戎,舟曲地屬懷道縣和福津縣地。二年,宕州隸秦州總管府。四年屬岷州總管府。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宕州與懷道移治今舟曲西。三年(629),撤和戎,入懷道縣。唐玄宗開元二年(714),置隴右節度使,今舟曲屬隴右宕州。天寶元年(742),宕州改為懷道郡,治所懷道縣。安吏之亂後肅宗至德三年(乾元元年,758),懷道郡改為宕州。肅宗上元二年(761),宕州懷道縣具陷於吐蕃。唐末至五代,舟曲境仍在吐蕃勢力範圍。

    北宋初年,位河湟一帶的吐蕃口角 廝口羅建立地方政權,今舟曲在其控制之下。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王韶收岷、宕、洮、疊四城,今舟曲境歸宋秦風路階州福津縣。

    高宗紹興二十年,今舟曲為福津縣故城鎮,轄平武、沙灘、峰貼峽寨。

    蒙古汗國至元三年(1266),元帥汪完者帖木耳鎮守西固。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1271),廢福津縣,併入階州,屬陜西行省鞏昌總帥府,舟曲境為階州轄地。至元二十六年(1289),立西固城軍民千戶所。翌年,旋改蕃漢軍民千戶所。元惠宗至二十七年(1367),改置西固蕃漢軍民上下千戶所,屬階州。

    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置鞏昌府西固城等千戶所。十一年(1378),岷州衛領西固軍民千戶所(軍民千戶所有四)。十四年,改稱西固城軍民守禦千戶所,屬陜西都司。翌年,旋改為西固城守禦軍民千戶所,隸岷州衛民指揮使司直轄。萬曆六年(1578),西固分設階州州同。民事、軍事分治。

    清世祖順治二年(1645),改置西固守禦所千總。順治十二年(1655),西固禦所千總並階州,設州同。雍正三年(1725),西固隸鞏昌府。七年,黑峪土司改土歸流,西固轄。因西固番人慕化,編民戶四里,裁西固守禦所,設撫彝同知。乾隆元年(1736)裁西固撫彝同知,仍設州同,隸階州直隸州。

    民國2年(1913),以西固分州改置西固縣,隸隴南道。後改渭川道。16年(1927)廢道,西固縣直隸于省、改裏為村。民國27年(1938),西固縣劃入第一行政督察區。1944年劃入第八督察區,專員公署駐武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實行省、專區(州、市),縣(市、區)三級地方行政體制。1949年12月10日,西固全境解放,西固縣人民政府成立,隸武都專區。1954年,以西固縣官亭、沙灣、富坪3鄉和岷縣東南部析置宕昌縣(縣人民政府駐宕昌),西固縣改設舟曲行政委員會,屬甘南自治區。1955年,甘南自治區更名甘南藏族自治州,所轄舟曲行政委員會改為舟曲縣。1959年1月,舟曲縣改名龍迭縣,1962年恢復舟曲縣至今。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