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人事任免
 
國務院任命詹文龍 丁仲禮 陰和俊為中科院副院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1月17日   來源:中科院網站

    國務院2008年1月1日決定,任命詹文龍、丁仲禮、陰和俊同志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詹文龍簡歷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原子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1955年10月出生於福建廈門。1982年初畢業于蘭州大學現代物理系。1982年—2007年12月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進行科研工作,其中1986—1988年在法國大加速國家實驗室、1991年—1993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布魯海門和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做訪問學者。歷任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研究室主任、副所長、所長,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副主任。

    詹文龍主要從事重離子實驗核物理研究和大科學工程建造,他從80年代開始參加低能重離子反應機制研究,80年代中期進入中能重離子核物理研究,主要參加放射性束物理的早期實驗,建立具有特色的放射性束流分離裝置,開展新核素合成和奇異原子核結構研究。90年代開始相對論重離子碰撞研究。90年代後期負責進行國家大科學工程“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的研製。近年來組織基於蘭州重離子加速器的重離子治癌臨床研究。

    十七屆中共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2008年1月,詹文龍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

    丁仲禮簡歷

    第四紀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1957年1月出生於浙江省嵊州市,1982年在浙江大學獲地球化學學士學位,1988年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獲第四紀地質與古氣候博士學位。歷任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常務副所長、所長。2008年1月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北京市第十屆政協常委,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主同盟副主席。兼任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主任,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副主任,國際IGBP-PAGES執委會委員。

    丁仲禮圍繞第四紀氣候變化及其機制,對黃土高原的多個剖面作了土壤地層學的系統觀察與對比,將中國黃土劃分為37個土壤地層單位、110個次級單位。在國際上首次從陸相第四紀沉積中建立2.6Ma以來的地球軌道時間標尺。構建了2.6Ma以來有區域代表性的黃土粒度“集成時間序列”。發現中國北方黃土剖面粒度所記錄的冬季風風力強度變化具明顯的米蘭科維奇週期,尤其是其10萬年週期,同全球冰量變化一致。其主要成果均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刊物上,並得到廣泛引用,部分成果還被編入英、美出版的教科書。曾先後獲得兩項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和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一等獎、團中央“中國青年科學家”獎、黃汲清青年地質科技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等個人獎。

    陰和俊簡歷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1963年1月14日出生於山西古交。1983年7月畢業于太原工學院物理師資班,並留校任教。1989年3月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無線電物理專業碩士學位。1989年3月至1992年9月在太原工業大學任教。1995年3月在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獲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工學博士學位,畢業後留所工作,歷任副研究員、研究員、所長助理。1999年8月起任電子所常務副所長(法定代表人)。2001年8月起任電子所所長。2006年8月起任中國科學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局長。

    陰和俊博士長期從事電磁場理論與微波技術、微波器件與技術、微波遙感技術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主持或組織過多項國家重大、重點科研任務,曾多次獲得部級科技獎勵。

    陰和俊博士1998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京區優秀共産黨員,2000年被國務院批准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2002年獲得由人事部和中國科學院聯合表彰的先進工作者稱號,2004年被授予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章,2005年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2008年1月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

 
 
 相關鏈結
· 中科院院長:中青年科學家正擔當科技創新重任
· 路甬祥發表新年祝詞感謝各界對中科院的關心支持
· 2007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和外籍院士選舉結果揭曉
· 中國工程院2007年新當選院士、外籍院士名單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