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10年來,全國職工收入穩步增長。職工貨幣平均工資年均增長14.8%,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年均增長9.2%。
這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東進11月3日在企業薪酬體系建設高級國際研討會上透露的。他説,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在企業工資分配製度改革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是確立了工資增長與經濟效益相聯絡的機制,就建立市場化的工資分配決定機制進行探索。截至2002年,全國已有3萬多戶企業開展了工資集體協商試點。企業工資分配基本實現了從單純的行政決定,逐步轉向效益決定和市場決定。
二是企業內部分配製度改革不斷深化,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微觀分配機制正在逐步形成。全國已有2.3萬戶企業進行了以崗位工資為主的內部分配製度改革,根據崗位和貢獻確定職工個人工資水平的微觀分配機制正在形成。
三是穩妥推進經營者收入分配激勵與約束機制建設。逐步建立經營者收入與其責任、業績和風險挂鉤的收入分配製度,探索建立短期激勵和長期激勵相結合的收入分配製度,進行了崗位績效工資辦法、年薪制以及股權激勵等改革試點。
四是建立完善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工資分配宏觀調控體系。全國已有30個地區建立了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定期調整最低工資標準,並根據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和就業形勢變化的需要不斷完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全國有29個地區建立了工資指導線制度,118個城市建立了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制度。